參考特朗普上一任期的「紅色浪潮」,內政與外交的操作褒貶並存,其影響最好用當時美國及全球經濟數據作評鑑。
參考2017年第一季至2019年第四季的數據作為「紅色浪潮」時段,並抽出當時按季GDP走勢作分析。美國GDP走勢由起初2%急升至4.6%,其後急墜至0.6%後又反彈至更高的4.8%,最終以2.8%結束,暗示「紅色浪潮」時經濟非常波動,但全期仍升0.8%。反觀中國及歐元區,全期走勢相較平穩,但持續下降,反映「美國優先」政策真正對美國有利,但對全球經濟卻是災難。首年全球經濟仍可堅持,但無以為繼,就算隨美國適時反彈,但其後跌幅明顯較大,最終更是負值收場。數據暗示「美國優先」的負面衝擊將打垮全球,中歐防禦性較高。
美國的CPI全期變化不大,與歐洲走勢相若,「先升後降」走勢與今時大部分市場推測特朗普就任後走勢吻合。中國通脹明顯跑高,由最初0.9%不斷上升至4.5%,相信與當時中國經濟改革有關,例如匯改。全球通脹反而持續下降,全期跌幅約0.6%。
因數據所限,只有美、中、歐三地的失業率數據,結果都是持續下降,美國降幅約1%,中國僅降約0.4%,歐元區明顯地由9.6%下降至7.5%,當然7%以上仍屬偏高水平。整體數據反映「紅色浪潮」有利各國就業市場。
綜合分析,「紅色浪潮」對全球經濟體並非一面倒負評。美國通脹未必如預期般失控,失業問題有序改善,只是經濟走勢非常波動,畢竟「先破後立」帶來的震盪是可預期的。對中歐而言亦非全屬壞事,失業改善,通脹則非戰之罪。對包括新興市場的全球經濟反而影響較大,如何對沖未來經濟非常波動的走勢,將是全球投資者的必答題。
「特朗普效應」反映出美國內部深層次的矛盾,而非導致歐美陣營當下問題的癥結,包括債台高築、製造業空心化與產品競爭力衰退、移民及毒品等叢生問題。就算特朗普百般武藝,亦不可能短期內完全解決,更何況面對本土撕裂及外交博弈等風險因素的多重挑戰?在極端情況下,如特朗普在操作中有任何閃失,弄得眾叛親離,多極化經濟叢生、經濟失衡等更可能導致美國陷入滯脹風險,更遑論遏止甚至扳倒中國的復興態勢,把美國推向伊於胡底的境地。
共勉之。《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首席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