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評

2025-01-16 07:45:40

港增人口欠藍圖,催生吸才齊力推

  香港需要1,000萬人口的觀點由來已久,特首李家超亦認為有利競爭力。可是,政府最新解畫顯示,當局至今尚未設高層次藍圖和節點目標,連串生育鼓勵也沒初步評估,想扭轉自然人口跌幅、吸引人才定居,須再加把勁。

 

  前行政長官曾蔭權及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均曾倡議,大增本地人口至上千萬。李家超上月於電台訪問援引研究報告表示,香港要保持領先城市地位和競爭力,應有1,000萬人;撇開學術評估對錯,他認同,只有約750萬人口,限制了人才庫,今後優先培育本地人之餘,亦要向外吸納,即雙軌並行。

 

  超大型城市可享受規模經濟,如降低基建人均成本,且更易有足夠購買力,支撐特色小眾服務產品。據英國學者Geoffrey West的統計分析,大城市要維持增長,創新須愈來愈快,結果常會縮短突破耗時。香港正從後力促創科產業成長,全力外引人才和技術點子,或是合理捷徑。

 

生活貴降品質 妨礙移入扎根

 

  不過,凡事皆有一體兩面,住屋、交通等無法應付人口增長的大城市,所在多有。針對有否為特首的人口目標訂定行動藍圖,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諮詢司局同僚後,向議員梁熙提交了看似詳盡的書面回覆,但實際上聚焦人力資源變化,間接承認了並沒人口路線圖、時間表的老問題。

 

  統計處前年曾按當時最可能的發展推算,2046年年中將有819萬人。若然當局內部有初步研判,香港還需要更多人口,勞福局回答有何全面配套檢視時,形容「各政策局各司其職,跨局相互協作,因應社會及人口最新情況策劃及推行不同與人口相關的政策措施」,未免太含糊其辭、見步行步。各方亟欲聽到特首,或兼任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司長補充闡釋。

 

  以高才通為首,政府各式搶人才計劃過去1年多看似捷報頻傳,遠超目標,惟外來青年才俊是否願意在港扎根安居,對中長期紓減全城老化壓力、提升生產力等範疇,更為重要。

 

  香港在環球宜居排名每每僅列中游,百物騰貴乃一大底因,退役體操名將楊威的太太,現正陪早年在港出生的兒子升學,便感歎生活成本和壓力「非常、非常高」;港校有別內地,鮮設宿舍,也令她大失預算。

 

新生兒續回升 探究父母想法

 

  從教育、醫療到信仰所需,內地、東盟及中東在港人士,可以大相逕庭。要如願成為連通內外的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本港不是大幅放寬大學收取非本地本科生就了事,還要有全盤規劃及支援,鼓勵他們在港長居,甚至要超前研究,內地的國際留學潮稍退,究竟會否影響香港吸引指定海歸人才和人口。

 

  現時不僅成熟國家自然人口減少,須廣招移民自救,連尚未富起來的印度,也已有不少南方邦份人口正萎縮。南韓生育率不時與香港同居環球墊底行列,但當地視之為「國家緊急狀態」,2006年以來還已花逾2,000億美元爭取止跌。

 

  愈趨慷慨靈活的家長假、低息樓按貸款等板斧,去年終於令南韓新生嬰數目回升3.1%,9年來首度突破24萬個。香港不同統計數據收集向來較慢,但議員查詢鼓勵生育政策成效時,當局不止要承諾「繼續留意」各項措施的落實,還應主動接觸至今近3.5萬名獲發2萬元新生嬰兒獎勵金的申請人,了解生育決定有否受左右。

 

  無論去年首3季的9%新生兒升幅、抑或第三季的9.8%,均隱然延續了從2022年谷底回暖的勢頭,特區政府宜及早摸清緣由,調整規劃配套,始能由衷說服各方,真正銳意為長期競爭力,雙軌催谷人口。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蛇年行大運 新年好賞「飾」】etnet賞太歲開運飾物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聖誕新年特輯

Watch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秋天養生食療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