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愈演愈烈,美國對華總關稅提高至145%,中港小額包裹關稅亦加至120%,中國亦作出反擊,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由於關稅問題非常複離,暫難預測後續發展,但難免會兩敗俱傷,在中美也「拖不起」的情況下,料兩國將重返談判桌,以美國總統特朗普行事作風估計,中美關稅問題可望於未來一、兩個月內明朗化。
關稅戰對中國和美國經濟都有影響。雖然出口佔中國GDP比例已經下降,但美國加徵關稅對華影響仍大,就業市場或受影響。而美國暫時還未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中國產品以「平靚正」著稱,即使其他地區的產品可能比中國便宜,但以製成品的品質和技術論,國產貨品始終佔優。再者,中國老百姓多為順民,可以勒緊褲帶捱苦,但美國人普遍無儲蓄,加上個人主義強,一旦收入、生活受影響,容易激發示威,而特朗普的金主也是生意人,若利益受損,亦會向特朗普施壓。
新關稅政策或導致美國經濟衰退,甚至有機會出現滯脹,特朗普宣布向超過75個國家「暫緩對等關稅」90天,雖可減低影響,但仍不足以取代中國,今次對華加徵巨額關稅,新增成本一定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並會顯現於美國通脹數據上,因此無論對於中國或美國來說,關稅問題也不能拖太久,預計可於未來一、兩個月內明朗化。
在關稅戰下,兩國經濟均會受損,尤其中方較被動,從美國暫緩其他國家關稅90日看來,美方或有意拉攏其他國家圍剿中國,中國必項作好準備,維護自己利益的方法就是自強,例如發展內需、設法令內房市場回穩、放寬貨幣政策,預計人行將再度減息。另一方面,如果美國陷入衰退,聯儲局也可能減息,但若出現滯脹,則另作別論。經過關稅戰一役,其他國家可能會對美國心存戒心,即使一時服軟,長遠來說,美國作為「老大哥」的地位或會動搖。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揚言,不排除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剔除的可能性,中概股退市短期內對個別公司會有影響,但只要內地公司有實力,仍可選擇到香港或其他地方上市。《南華證券副主席 張賽娥》
註1:本文為個人觀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被欺凌 | 姜大衛兒子姜卓文分享年少經歷,長大如何走出無自信、隱藏自已的陰霾?►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