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堪稱今年頂頭民生大事,然而小規模「先行先試」尚未展開,坊間已浮現質疑,特首李家超昨重申準備「務實」處理。
亞洲多地早向廢物收費逾廿載,全港上下亦共議經年,港府必須展現出跨部門的政治決心,爭取如期實施計劃,否則定必加劇行政機關決而不行的固有壞印象,當前急務是認清前線實際問題,及早裨補闕漏,加快做妥回收和教育配套。
環境局上周五向立法會提交試點細節,預告4月1日起於公私營住宅、「三無」大廈、商場、食肆及院舍,一共14個場所試用指定膠袋。
環境局似獨鬥 升層級減阻力
據局長謝展寰評估,入選地點最複雜、最可能出現問題,將各派專隊收集流程數據研究,但議員和環團普遍認為試點規模太細,如未能涵蓋展覽場地,恐欠代表性;免費派發指定袋亦會令偷用普通膠袋、袋子爆滿破損等亂子,較實際徵費時少。
或許是各行各業各階層皆有明顯顧慮,有官員私下評估,已兩度延遲至8月1日的收費生效日,再「泡湯」風險高。誠然,從李家超到謝展寰,言談間均多番用上「務實」、「態度開放」等字眼,難免令人憂慮當局未能迎難而上,抓緊時間除錯補漏。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條例縱是在上屆政府治下通過,但現有管治班子的行政主導優勢無出其右,區議會選舉鋪天蓋地式宣傳,更加是前所未有,沒理由被廢物徵費難倒。
然而,垃圾收費此前看來只由環境局及轄下環保署默默單打獨鬥,其他政策局均無意觸碰政治熨手山芋。今後升至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的層面統籌後,期望當局可從更高層次思考,是否需要增撥資源,以紓減疲弱經濟下對政策的牴觸情緒,並敦促各部門積極了解徵費減廢細節,協力掃除路障。
雖然環保署近月已舉辦逾270場簡介會,但前線人員的確未必有能力解答具體疑難,故才有對物管公司能否「包底」的反覆不定。
當試點計劃數天後啟動,轉用指定袋的實際難題相信很快會出現,加上傳媒的監察報道,只要政府同時戮力宣傳,守法要點、解難方案勢能迅速「入屋」。當局未必需要待到5、6月才能向議員交代進展,卻要爭取8月前擴大試點規模至酒店、學校、少數按重量付費處所,以至全港各區。
由於政府已設6個月寬限期,保證大眾不會動輒得咎,只要擴大試點後,沒有無法解決的重大挑戰,當局應堅守生效日底線,以免動搖各方對其他富爭議政策如取消強積金「對沖」的預期。
加強廚餘收集 提升回收信心
廚餘是當下最主要的堆填廢物類型,回收處理本身沒甚技術困難,但大前提是收集點充足。匯景花園本月中才成為「私人屋苑智能廚餘回收桶試驗計劃」的資助首例,可見政府必須降低大小私樓項目的參與難度;就算全部213個公共屋邨趕及8月加裝廚餘桶,當局也要準備調撥足夠人力物力,防範常見的壞機、爆滿等問題,迫使用戶付費丟棄。
雖然全城的綠在區區回收點漸增,惟環境局近年亦移除了不少路邊三色回收桶,市民隨時更費勁才能配合減廢政策。對於這班公民意識更強的群眾,當局還要做妥監督審計,遏止清潔工或回收人員將塑膠、鋁塑盒悉數丟掉的醜聞捲土重來,甚至引入區塊鏈追蹤技術,讓大家對再造進程一覽無遺。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