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7/2021
善用地理空間數據,可促進多元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建議香港政府應從兩方面著手!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早前,英國委託顧問公司探討當地地理空間數據市場的規模和特點,為求了解空間數據如何協助促進經濟,改善民生。
顧問報告顯示地理空間數據市場有三大特點。包括:(一)它是生態系統,而非傳統的單一市場。現時已有許多行業都運用地理空間產品和服務,以整合的出行者資訊,以便定出營運策略;(二) 地理空間數據已廣泛運用到零售、物流、出行等多個領域,構成商業運作的關鍵部分,難以把它切割出來,使人不易評估其真實價值;(三) 地理空間數據可衍生溢出價值,是指數據直接使用者或間接受益人以外的其他價值,如由於政府改善道路網絡管理而降低碳排放量,改善了空氣質素、緩減了地球暖化。
這些特點足見空間數據可創造的價值非凡,報告更提出多個建議,促使當局進一步運用數據發揮更大潛能,當中有兩點值得香港深思研究。
首先,地理空間數據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惟不少決策者對其價值缺乏認識,引致數據未被善加利用甚至閒置。又或因其他問題如設施不足或過時的電腦系統,令數據無法在軟件中使用。
在香港,從2019年到今年初,開放的數據集已達4,250個,為明年正式啟用的數據超級市場「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打下了堅實基礎。可是,即使數據已開放,又能否物盡其用,這才是重點。
其實政府內部早已體驗過資訊互通帶來的好處,如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19年推出的「聯合運作平台」(COP),這是個共用的地理資訊系統平台,供各部門實時互通與天災有關的事故資訊,方便各部門協調和分工合作;去年初因應新冠疫情肆虐,政府多個政策局和部門合力開發了《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最新情況》的互動地圖儀表板,為公眾提供一站式最新疫情資訊,優化了與市民溝通的模式,大大增加施政透明度,讓市民可以獲得更多最新消息。所以當局未來應善用CSDI,讓它可以發揮更大效能。
其次,許多研究報告都指出,地理空間技能日益重要,但具有地理空間數據專業知識的人才,不論是技術型(數據科學能力)或是市務營銷人才,市場都很缺乏。要解決這些人才荒,必先要從教育入手。
雖然香港對地理空間數據日益重視,但要到大學階段,學生才可正式接觸到相關學科,而且受眾有限。因此我旗下公司自2016年便推出了電子學習項目Map in Learning(MiL),把專業的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ArcGIS Online免費供給全港中小學生使用,讓學生以它分析問題,發掘隱藏奧秘,從而找出解決方案。MiL得到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城的支持,學界反應踴躍,至2020年底已有200多間學校參與,超過1,500名師生接受過培訓。
自2017年施政報告,香港已確定了公開政府數據為促進創科發展的八大方向之一,我期盼當局能在數據的開放和應用上再加把勁,務求令數據的價值發揮得更淋漓盡致,讓我們建構智慧城市的步伐可以加快前驅。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