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8
政府「落水」 扶持學生創科
創新及科技是經濟新引擎,中、小學重視科學、技術、工程及數理(STEM)的教育,營造STEM的學習氣氛,將有助培育創科人才。政府如能實際推動中、小學有潛質的STEM項目,讓一批有天份的學生感到可學以致用,相信可有助加強香港的競爭力。
佛教黃允畋中學3名高中學生憑一個動力裝置「iWheel」,在一個科創發明比賽中,奪得「數理及工程」一等獎。
「iWheel」由俗稱「風水輪」的電動平衡車、電路板、電池和控制桿等組成,只要把「風水輪」裝在普通輪椅下,便可變成電動輪椅,成本僅約1千元,遠較現時坊間的電動輪椅便宜,而且只需要少於1分鐘時間,便可拆除裝置,摺上輪椅,分件上車,也比現時的電動輪椅方便使用者乘車及攜帶。
在同一個比賽中,英皇書院也有位中四學生奪得「能源及環境科學」一等獎。他研發出可吸附污水中重金屬污染物的「納米粒子」,較現時以電力處理污染更節省成本及環保。
以上只是今次4,000項參賽作品其中兩項最優異的發明,至於其他發明,改良一下,又可否在其他領域上有所貢獻?令人記憶猶新的是,去年港島聖保祿學校3名女生也研發出廉價的人工皮膚,可見本地不少中學生都有STEM的潛質,因此,今時政府的角色不單是空喊「鼓勵」,還要有實際的推動和促進,令這類比賽不純粹是一項競爭,甚至習作,還要促成相關項目產業化,帶來較實質的效益,不再紙上談兵。
有這意念乃源自筆者中學時的學習經歷。中學時,設計與工藝科不僅教懂我造木製的書立和矮凳,還啟發了我和另一位同學花一個暑假,替學校造了4艘雙人的獨木舟。過程中,當然得到學校的支持和支援,包括在暑假期間特別為我們開放工場及運送獨木舟往營地,而這番經歷卻令當年仍是學生的筆者特別有成功感,也有一份光榮。
政府不能單靠民間機構及組織去鼓勵或推動創新風氣,與支援其他創科項目一樣,政府要「落水」投資,或促成這類中學生的創科項目與其他機構合作,例如資助「iWheel」投入生產,令基層長者受惠?那可處理重金屬污染的「納米粒子」又可否在污水處理廠中被廣泛應用?而廉價人工皮膚也可惠及被燒傷的人。至於中學生常「發明」的太陽能電動車又可否被改良為太陽能自動剷草機,被馬場、足球場等採用?
今年初,有個名為「名師高徒」的導師計劃啟動,計劃安排本港33位頂尖科學家及工程師為128名由學校推薦的本地高中生擔任導師,這個計劃固然好,但STEM強調從實踐中學習,若不計較成本效益或賺錢與否,政府能發揮牽頭作用,讓這些中學生的發明盡快得見成果,包括註冊專利,相信更能推動自中學已開始的創科風氣。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