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2017
修訂規則 回歸理性議政
立法會今天恢復審議《議事規則》修訂,預計拉鋸持續。早前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定下「死綫」,要求下周一前必須完成審議才休會,引發非建制派議員通宵紮營抗議。修改旨在反「拉布」,以提升議事及議決的議會效率,從這大原則去看,市民應予支持。
在修改《議事規則》拉鋸戰中,大家看到雙方各有理據,涉及社會、民生、議會、程序,甚至憲制「公義」、政治倫理、道德等,但若從議會為市民謀福祉(監察政府也是為民謀福的一種方法)的角度看,大家便應聚焦於它對社會、民生的影響,好和正面的,市民便應支持;否則,就要說不。
今時立法會不見議事,只見各種「拉布」伎倆,包括點人數、提出無數議案、玩程序,甚至要求公眾席旁聽者離開等拖延手段,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跡近瘋狂,令施政效率、公共、民生、福利事務都大受影響。
今次提出的部分修訂建議,其實是要限制中止及休會,以免議案被拖延;另一些則是限制議員提出修訂的數量和發言,並賦予主席否決及合併處理修訂的權力。平心而論,這些都是防「拉布」,使議員精簡發言的建議,其他國家議會相信都有固定提問和發言時間,若議會充斥不著邊際、無聊重複的無謂提問和發言,不但剝削了其他議員議政的機會,也阻延法例、措施的落實及推行。
有人會執著「無謂」、「無意義」爭拗,甚至以「議事質素」來辯解,但看今屆立法會大會兩個多月至今仍未能通過任何議案,就可知議事效率有多「高」。作為議會「最後戰場」的財務委員會撥款會議,戰況就更激烈,例如上屆立法會一些民生項目,包括油麻地戲院第二期發展、上海街垃圾站及露宿者中心重置工程、沙嶺墳場骨灰安置所及火葬場等設施,及東涌新市鎮擴展等項目撥款,似乎都未見任何進展。
非建制派議員聲稱修改《議事規則》會帶來23條立法,遂希望爭取到市民支持抗爭,其實,即使全體議員都一致贊成23條立法,若未經公眾諮詢,大家會認為單憑立法會議決,無視社會意見,23條就可輕易立法了?
今次《議事規則》的爭議中,最為人詬病的是建議全體委員會法定人數由35人降至20人,那是為方便建制派議員偷懶?既然對手耍手段狠襲,建制派還「中門大開」不加強防範「流會」?民主議政並不是靠紮營撒野或尸位素餐,只做做政治騷便行,而是靠理性、勤懇,以民為念,香港才可有更好的明天。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