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2017
巴菲特及其「護城河」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發表了該報駐東京支局長羅賓哈丁(ROBIN HARDING)一篇極具爭議性文章,名為「巴菲特如何破壞美國資本主義」,批評巴菲特客觀上對美國自由競爭的市場帶來負面影響,文章即引起了不少迴響。
巴菲特破壞美國自由競爭?
哈丁表面上仍很尊重巴菲特白手興家的成績,以及巴老對社會的回饋,但從文章的標題已可看見「罪名」很不輕,指巴菲特的行為和學說,間接令到美國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走向壟斷。
巴菲特雖有股神之稱,但根本上也只是凡人,也會犯錯誤。事實上,今年巴郡的投資成績不大好,又引來巴菲特已過時的一些說法。在股市大旺時保留較多現金在手,是價值投資者的一個護城河,因此在旺市時跑輸是正常的。巴老曾笑稱:「當水退時才知道誰沒褲子」,而在過去的多次例子,那些批評他的專家,在每次跌市後都輸得很慘,而巴老仍然是世上最富有的幾個人。
護城河理論等於提倡壟斷?
對於巴菲特靠投資便擁有750億元身家,哈丁似乎也不以為然,他不會說這些是不義之財,而是批評護城河理論,讓資本主義進入失去了競爭的優勢。
他舉例說,巴菲特收購回來的時思糖果和卡夫食品兩大巨企,在巴菲特的改革後,不想投入新的資本改善產品質素,甚至不是增加銷量而只著重於增加售價,結果雖然盈利持續增加,但卻逐漸變成壟斷式的企業,阻礙了自由競爭所帶來的進步。
巴菲特:不想輕易招來競爭者
哈丁批評巴菲特教導巴郡旗下的投資經理,每年都要擴大投資項目的護城河,若有競爭者,就等於本身的失敗。他引述巴菲特在2007年的一次談話,「我不想我的生意可以輕易招來競爭者,我需要的生意是有護城河圍繞著它,就像處於中心位置的珍貴城堡。」
發掘「偉大公司」的核心思想
巴菲特不想投資於可以輕易招來競爭者的生意,這是他發掘「偉大公司」的核心思想,「偉大公司」的產品必定有差異性地領先其他對手,因此才可以長期享有更高的利潤,而不希望被競爭對手追近,也是要做龍頭,是成功企業家們的必然目標及座右銘。這與追求壟斷根本上並無關係。
美企均只追逐較高毛利率?
哈丁批評時思和卡夫以高價出售產品來增加利潤,不會促進經濟的發展。然而,其他公司不是可以以更佳的產品和更合理的價錢去進行競爭嗎?事實上,時思和卡夫都不能壟斷全球的糖果和乳酪市場。
哈丁卻指出,巴菲特的做法,至少令到美國不少投資人效法,由於他們對管理層有干預權,因此,同行接受的指令,亦只能爭取更高的毛利率,而不容許以低價來爭市場。然而這種指控不僅沒有真憑實據,在全球化的競爭時代,根本就不會有墨守成規而長期保持優勢的公司。
消費者愛護 才可成為龍頭
為何在護城河內的龍頭公司可以保持較高的毛利,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得到消費者愛護,也就是龍頭公司能夠長期給人有更佳的品質或服務,或兩者兼備。巴菲特一生追求的,就是投資於這些難以有競爭者接近的偉大公司。
買對蘋果電腦 也會錯買IBM
近幾年,巴菲特做了兩項重要的投資,一項成功、一項失敗。前者就是不斷買入蘋果電腦的股票,後者是買入萬國商業機器IBM的股票。結果,前者的手機產品在全球保持領先地位,盈利和股價持續上升,但後者在高級伺服器方面,由於價格高昂令競爭能力減退,導致盈利和股價不振,而巴菲特也不得不在較低價不斷減持IBM股票。
巴菲特的成功 在於不固執己見
巴菲特也不是神,不能每次收購或買入的都是仍在向前的「偉大公司」,但他當發覺IBM的護城河已走向乾涸時,他便當機立斷的減持。
哈丁的文章本來不值得一談,但卻提醒我們對護城河理論的研習。巴菲特對護城河的看法,主要是一些難以有競爭者接近的「偉大公司」。這是商業社會的普遍真理,又怎會是巴菲特的錯呢?更不是喬布斯和庫克的錯!買入不斷創新領先對手龍頭公司的股票,在當今全球化的商業社會,是投資者獲利的最大護城河。
可買「偉大公司」 也可買低估值股
護城河也包括物超所值被市場低估的股票,這些公司的業務可能仍不受投資者歡迎,令到股價跌至頗為偏低的水平,但只要長期有盈利和派息的支持及能保持增長,則也是很安全的護城河,對小投資者來說,由於股價已低,令下跌風險有限,可能更勝一些不斷上升的巨企,因為當股價升得太多後,只要某次的業績遜預期,股價便可能出現大幅調整,巴菲特有足夠的財力和信心堅守,但小投資者卻容易會由於帳面損失了一些,便放棄了「偉大公司」的股票。
戰勝不必要的恐懼與貪婪
因此,護城河亦包括投資者自己的修為,戰勝自己內心的不必要恐懼和貪婪,就是投資者最大的護城河。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