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13
請遠離憤怒和暴力
一行禪師於今年3月24日至5月28日,展開「2013年亞洲教學之旅」,行程包括泰國、韓國及香港,而香港則是亞洲之旅的最後一站。
關於一行禪師,他是來自越南的禪宗僧侶,也是詩人、學者及和平主義者。他於16歲時出家,23歲受具足戒成為比丘,為臨濟禪宗第42代,以及了觀禪師第8代傳人。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一行禪師已在西貢組織青年社會服務學院,開始投入社會運動,而在越戰期間,他更組織青年人建立醫療中心,協助安置因戰爭而受苦受難的人。
其後一行禪師獲得獎學金往美國留學,但1973年越戰結束後,一行禪師的和平理念不獲越南當局認同,拒絕他回國,因此他要在海外流亡傳播佛法,直至2005年越南當局可能為了要加入世貿,才讓他返回越南有限度弘法。
一行禪師一向關心港人,過去多年曾多次訪港,是次他在香港的活動是繼2010年在港舉行的另一項大型活動。禪師以87歲高齡,仍身體力行與港人透過坐禪、行禪、接觸大地、深度放鬆及正念修習等,帶領港人在忙碌生活中,學習放鬆自己,感受當下的幸福和喜悅。
雖然一行禪師在紅館的公開演講,沒有針對港人所關注的社會議題,但他其實是繞了一個彎來評論世事,給港人以至內地同胞一盞指路明燈。在講座之初,他先用「內心有個受傷的小孩」,比喻現代人總是逃避內心的痛苦,原因之一或是太忙碌,忙於從外在尋求快樂和滿足﹔原因之二,是因為害怕面對這個心中的小孩,怕面對令自己受不了。
一行禪師進一步指出,很多人不願意面對自己心中痛苦,因此無法了解社會以至國家的痛苦,而只有先了解心中痛苦,才會懂得社會和國家之苦。禪師的教導,自然符合大乘佛法,度人必先度己,自己的人生危機都沒有解決,如何去兼濟天下?自己的思想沒有深察,如何去批評別人?自己的覺性沒有提高,如何能感化他人?或者退而求其次,度人與度己是雙軌並進,總不能不斷去責罵他人,而從不去檢討自己有無缺點,反省自己有無差錯。
從一行禪師的警語,令人想起近年內地以至香港都湧現了不少「憤青」(「憤怒青年」的簡稱),內地的「憤青」以「愛國」為標簽,香港的「憤青」也「愛國」(應該是與內地「憤青」不同的另類愛國),兼且「愛港」,而兩者的相同之處,在於言行充滿憤怒,表現十分激進,有時甚至有暴力傾向,但這樣做,除了可讓自己發洩情緒之外,能否改善現況,抑或於事無補﹖
社會上「憤青」太多,會積存很多戻氣,用佛學的話語來說,這是一種「共業」,而且是「惡業」,會引致不良後果。難怪一行禪師苦口婆心,提及如果有一群人充滿憤怒和暴力,便應該遠離他們,更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憤怒和暴力會透過媒體發揮影響力。
總而言之,因憤怒和暴力而形成的社會戻氣,是一種負能量,而負能量總是順勢而下,正能量則是逆勢而上,所以人必須要經常自我警惕,日有精進,提出正面意見,不要只管謾罵,社會才有進步。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