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11
致郭樹清的一封「公開信」
筆者從來沒有發表公開信的衝動,不過就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寫過兩封公開信,一封是在去年年底內地「經濟觀察報」邀請筆者寫的「中國60位精英致未來的一封信」。另外一封就是在上周六內地著名媒體邀請筆者撰寫的「溫天納致信郭樹清」。
在答允撰寫第二封信前,筆者猶豫了很久,因為時間相當緊迫,只有一小時,當時筆者更與家人一起慶祝親友生日,個人思路上完全沒有準備好寫文章,也怕文章缺乏深度。另外,筆者也覺得好像有點唐突,不知就裏的讀者肯定會覺得更奇怪,甚至會誤會筆者是在配合國家媒體做宣傳運動。
後來該媒體友人解釋邀請筆者是因為認為筆者夠「份量」,同時這封信的意義在於表達對中國證券業未來發展的期盼,只不過並非以文章的方式呈現,筆者也認同友人的意見,最終還是答應了。
內地和香港不一樣,一家媒體的版權文章,還是可以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轉載的。結果筆者的文章在內地被數百家媒體大量轉載,文章更被小部分媒體被拆皮拆骨,略去有關媒體邀請的本意和公開信的背後意義,針對這情況,筆者更收到數百封讀者的來函。
其實筆者的信函非常簡單,只是概括道出筆者對未來業界發展的期盼,在今期的中環人,特別希望與讀者分享一下。
尊敬的郭主席,
您好!首先在此恭賀您正式獲委任成為中國證監會主席,對此我們業界的心裏也充滿期盼,畢竟主席您將會成為首位曾經直接領導和管理過世界級規模之中資金融機構的銀行家,轉而肩負起領導並管理這個舉世觸目之證券市場的責任,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將直接影響環球證券業的發展趨勢。
回想中國證券業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我是在1992年進入證券業,處理內地企業在國際市場融資的工作,親身目睹內地和香港市場在過去20年的急速發展。近5年,我一直在內地和國際市場上密切關注和評論內地證券市場的變化。此時此刻,無可否認,中國的證券市場也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機遇,同樣危機四伏。
在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環球經濟尚未復原。歐債危機,美國主權評級及債務問題持續困擾證券市場,經濟復甦步伐並不明朗,不利市場的發展,進退維谷。或許這也是事後去檢討我們的監管體系,回想金融海嘯源於監管體制無法追上金融創新,創新與監管之平衡如何取捨?對業界也是一個難題,也是中國證券業向前發展的挑戰,融資融券,股指期貨,轉融通等等新產品可以壯大市場,但市場稍一出亂,也會衍生種種的問題。
金融海嘯後,中國在國際的地位大升,歐盟EFSF需要補充資金,馬上想到中國,當然中國是否參與就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中國國際地位的猛漲。
目前,內地正面臨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重要時刻,理論上證券市場有助調節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轉型。不過,一個健康的市場也是需要監管制度的配合,這方面將會是政府和業界共同的責任,必須彼此一起努力。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大升,人民幣國際化更是重要的議程。國際市場上人民幣債券, 人民幣計價股票和基金,跨境ETF種種產品將成為市場的主流,如何充分利用香港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協助人民幣國際化之路?也是必須要考慮的策略,香港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目前享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優勢一天一天地消失,香港證券市場也將面臨新的機遇,如何持續發展更是我們必須重要部署的下一步。伴隨著人民幣走出去和國際化,跨境和跨國監管的聯繫和合作也將需要進一步加強。
作為一位在過去20年參與和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業內人士,我對中國證券市場充滿信心。2020年將會是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夢想目標,人民幣自由兌換成為國際貨幣也將實現。按照目前發展的速度,上海更有機會成為如紐約倫敦般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融資中心,面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國際企業走進來,市場環境將變得極為複雜,監管的難度也將大增。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必須要栽培出自己的國際投行和金融機構,不單只要在中國市場和國際投行競爭,也需要在其他國際市場正面和當地的投行競爭,RQFII是支持中資金融機構發展重要的一步,也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回流機制的試驗。在金融市場和產品急速發展的同時,監管制度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改變。
主席過往在金融市場擁有豐富的理論和實戰的經驗,一切將會成為中國金融市場獨特和寶貴的資產,帶領中國的監管市場走在市場發展的前面,讓我們中國證券市場繼續飛躍的發展 。
溫天納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業人士
這只是一封平實的信函,沒有甚麼複雜或技術內容,只是以一個業內人士的角度去看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你點睇?】2024年國際外交上,誰是最大贏家?誰是最大輸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