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017
【情緒篇】芬蘭的精神病療法 不食藥也能康復!
葉子僑 Bella
葉子僑 Bella
八十後媽媽,美好生活主義者,身心靈健康顧
問。曾出版《任我帆遊南半球》、創辦過本地
手工肥皂品牌Bella Sapone 及社企「區區肥
皂」。現全職專注提醒自己時刻要記著愛,努力
成為一個更溫柔的女人。
Bella vita 美好生活
每周二更新
從前有一個地方叫Western Lapland,傳說是精神病患者的天堂。在那裏沒有歧視、沒有偏見、精神病患者不會被強迫食藥,更加不會被強迫住院。因為在這一個社區裏,有一個已經實踐了三十年的治療精神病系統叫「開放式對話(Open Dialogue)」。朋友傳來這一套紀錄片,是一個美國精神科醫護人員特地去芬蘭拍攝,採訪這套非一般的精神科治療。
Western Lapland 是芬蘭北部的一個小鎮,在九十年代,這裏曾經是全歐洲精神分裂症病發率最高的地方,經過醫護人員一起努力三十年,在今天的Westerb Lapland,精神分裂症已經絕跡。因為要確診為精神分裂症的人,必須要由首次病發起開始的六個月持續擁有精神分裂症的病徵。但是,「開放式對話」這個系統通常可以使患者在六月月之內痊癒。
西方醫學界,尤其是美國的精神科醫學都對於這個小鎮的努力成果感到差異,因為美國的醫療系統早已被藥廠壟斷,給予精神病患者吃精神科藥物是最簡單、直接而且看似有效的方法。以美式醫學為首的精神科治療通常是以藥物抑壓病人的病徵。如果你抑鬱的就是吃抗抑鬱藥;躁狂的就吃抗奮藥,目的就是要你的病徴消除盡量去做返一個「正常」人去面對「正常」的生活。那些藥物是否會對病人造成長期依賴、是否會引起其他併發症或副作用,根本不是醫生的考慮範圍。最緊要的是,你能夠回復正常,消除可能自毀傾向或對任何人的生命構成危險的威脅,至於你是否有機會擺脫藥物的依賴從來不是精神科醫生的考慮。
在芬蘭的這個小鎮的醫生會以病人擺脫精神科藥物作為治療目標。只要病一日繼續服藥,他們一日也會繼續為病人治療,直至病人完全停止服藥,這才是真正的康復。醫生會開放地跟病人討論適合他們的治療方式,藥物的重要性通常是最低,因為於藥物之上的治療選擇可以是:靜心、日記、聯誼、瑜珈、舞蹈、運動、接觸大自然、工作、藝術、飲食調理、營養補充劑、音樂、義工服務等等。這些全部都應該比吃藥來得有趣。
這些實踐開放式對話的醫生不會因為不鼓勵病人吃藥而面對任何威脅。面對藥廠的威逼利誘,他們亦處之泰然。他們會在定期的團體會議中邀請藥廠來到參與聽取他們最新的精神科藥物推介,而且把精美的午餐買單。他們會認真的討論藥物的必要性,雖然結果顯示他們只有15%的病人需要使用低劑量的藥物治療。
這套醫療系統最令我感動的部分是他們的熱線電話是永遠也有真人接聽而且所有個案也會安排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接見。他們在拍攝及被訪問期間只要電話一響,前線的醫護人員也會立即先接電話。這一個微細的執行政策,對於情緒病患者來說真是一個最真切的關懷行動。
有人會問這樣高質素的醫療系統是否很昂貴呢?醫護人員的答案是,長遠成本一定是較傳統的為低。因為成效很大,而且開放式對話能夠節省很多與家人的溝通時間。他們的統計結果顯示經過他們治療的康復病人的就業率會比一般的芬蘭人高。可見經過開放式對話治療的病人會比其他人找到多的人生動力來改善生活。
很希望香港的醫院能夠參考這一類的精神治療方法。
P.S. 這是那套紀錄片的連結: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