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17

《無子人生》不婚不生的社會會是怎樣?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馬靄媛

    馬靄媛

    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及中文新聞寫作課名譽講師;職業訓練局高級傳媒主任及編輯;《香港經濟日報》及《明報》首席記者,擅長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醉心文字世界,相信知識可豐富心靈、啟迪人生。著有《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問集及《愛是不能埋-謝婉雯傳》。 

    世界在讀什麼

    逢周三更新

《無子人生》

書名:無子人生

作者:酒井順子

出版:天下文化(中文版)

(讀本由商務提供)

 

  最近介紹了新中年和如何安度晚年的書,發覺人生規劃中,令人沒有安全感的未必是金錢,而是以甚麼心境和態度活出有意義的人生。這回應了新聞剛公布的一項有關快樂指數的研究,發現香港女性較男性快樂,而45歲以上的又較18、22的活得自在。此外,家庭也是其中一項快樂指標。

 

  可是,隨著世界的趨勢愈來愈個人主義,出現了一個新族群--「無子族」。當不婚或選擇不生孩子的夫婦愈來愈多,在中年階段,更多人開始思索無伴無子如何走下去的問題。《無子人生》的作者酒井順子,曾寫過暢銷書《敗犬的遠吠》,掀起女性未婚不婚的話題,進而令她研究已婚或未婚無子的現象,如何誠實坦然地面對「無子效應」。

 

  作者也是終身單身且年近五十的無子族,書中的文章是她通過生活軼事對無子人生的反思,雖然是在日本社會,但內容很貼心又貼地。如有朋友會設計給有小孩及無子族的兩種賀年卡;朋友間偶爾出現關心的目光,特別是她本身不太喜歡小朋友。害怕與小孩相處,但仍十分關心雙職女人的福祉,特別是社會上出現「育兒右派」的呼聲,認為女人應在家相夫教子,「不生小孩的女人,就不被當成女人看待。」

 

  面對在職場上三姑六婆認為:「有些事只有生了孩子的人才知道」,「有孩子人格才健全」的偏見,作者則認為,「就算沒有小孩,只要努力就能甚麼都知道。」

 

  無子族間會特別團結,建立成人的友誼。他們會因為有了姪子、姪女而特別感到「安全」,因為有人繼承了讓父母抱孫的任務。也因此無子族會特別疼愛兄弟姊妹們的子女。

 

  除了無子現象,書中也提到「少子化」。而近年出生率有些微上升,是因為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社交網絡的影響。媽媽明星們愛在臉書和部落格上大「曬」初生兒的照片動向,令不少未有子女的夫婦心動。

 

  另外,在日本,二次大戰造成很多女性找不到對象而孤獨終老,因而有「女人碑之會」出現,延續至近代因個人意志而選擇單身的世代,和隨著單身高齡社會出現的現象,書中探討了一個人終老的準備,甚至是「一人死去」的時代。 

 

  此書是作者個人經驗的寫照,也是夫子自道,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孩子的問題,而是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