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2024
奧運金牌機率
網上讀到一篇談香港運動員參加奧運的文章,大概指以前奧運似乎與香港無關,如今卻不一樣,令人振奮。記得小時候看奧運,總會看中國隊,因為是自己人;亦會看美國隊,因為最多獎牌。的確很少看香港隊,一來鮮有運動員能進入奧運,二來多是包尾出局,水平差太遠,所以當時奧運與香港人扯不上關係。如今,看奧運時主要是看香港隊。
今屆奧運,香港算是大豐收,暫兩金兩銅。更有不少令人難忘的場景,特別見到江旻憓在落後六分之下,一劍劍地追回來,非常緊張,見她受訪時激動落淚,更加感動。還有張家朗的成功衛冕,加上何詩蓓連摘兩銅,的確令香港人感到自豪。
香港的第一面金牌由李麗珊於1996年取得,時隔25年於2021年東京奧運(因疫情由2020年延遲到2021年舉行)才由張家朗取得第二面。眾所周知,拿一面奧運金牌極不容易,到底數學上有多難呢?
找找資料計算一下。上屆奧運約有340面金牌,今年奧運是第33屆,假設每屆金牌數量相若(實情應該不是),粗略計算歷來有超過一萬面金牌。以隨機性去想這個機會率,1896年第一屆奧運,距今128年,今天全球人口約80億人,人類平均壽命約80歲,128年出現過的人口應該超過120億。以金牌數量除以總人口數目,機會率少於0.0001%,約為百萬分之一的機會。
香港運動員在今屆奧運暫取得兩面金牌,成績驕人。(AP)
當然,這是很粗疏的估算,有很多數字並不確實,例如每屆奧運的金牌數目也不同。但這個結論能帶出一個感覺,取得金牌,即使是隨機性去想,也極難得。再者,取得獎牌絕非隨機性,而是需要付出很多,與世界頂尖高手比拼而得來的,更有不少運動員一生中取得超過一面金牌,例如美國游泳運動員菲比斯個人取下23面金牌,所以這個百萬分之一的機會,絕非平均地落到所有人身上。
一般能取得很多獎牌的國家或地區,都有些共通點。一種是發展得相關運動項目的回報甚高,例如有成熟的聯賽,如英國、歐洲的足球,以及美國的籃球,又或者運動員的廣告、獎金收入甚高。於這個模式下,運動員收入可以天文數字,只要專心發揮便能成為超級富豪。
另一種是有充足的人口,加上國家有系統的培訓,如中國的體操與跳水隊,一級級有系統地篩選精英。由於人多,十幾億人之中選出來的一位,總比起數百萬人中選出來的那位更優秀。於這模式下,亦能取得很多獎牌。
香港本身的文化並非十分強調運動,香港精神多體現在各自搵食,普遍運動項目在香港的回報不高,人口亦相對不多,很難出產金牌運動員。如此的背景,香港歷史上竟能取得四面金牌,實在誇張。
最後提醒一下,別只關注獎牌,別忘記不少運動員付出過不少血汗,甚至訓練到周身傷,要打止痛針才能站上台,所以有資格踏上奧運舞台,都值得尊敬。多謝每一位香港運動員的付出,加油!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