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2/11/2023

第二戰線:真主黨成伊朗馬前卒?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張翠容

    張翠容

    張翠容,資深新聞工作者,亦是著名的女戰地記者,專注國際新聞採訪及評論;曾服務於中西媒體,隻身跑遍中東地區、歐亞及拉丁美洲等地。著作計有《行過烽火大地》、《中東現場》、《拉丁美洲真相之路》、《地中海的春天》和《歐亞現場》等 ;分別獲人權新聞獎及多個好書獎。

    容我世說

    每周更新

  自早前阿拉伯聯盟和伊斯蘭合作組織聯合舉行峰會後,它們再組成外長團訪問北京,和中國領導層共同尋求解决加沙危機的方案,其後中國又和金磚國家透過視頻會議商討如何為以巴衝突降溫,會議中也包括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代表。沙伊兩國剛復交不久,傳媒焦點自然落在這兩國對以巴問題的態度。

 

  中東地區一直存在三大勢力,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力量,和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一直分庭抗禮,再加上以色列和美國聯盟的一股勢力,令到該區地緣政治變得異常複雜。不過,大家都想不到,今年在中國調停下,沙伊兩國復交,而在美國力推下,沙特展開和以色列的和解之路,地緣格局重新洗牌。

 

  可是,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衝突又掀起一場中東的大風吹,考驗著沙伊剛修復的關係,而沙特也暫停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但我們必須留意,沙特只表示暫停,不是終止,拜登也指他並未收到沙特任何决定,外交大門仍然大開。如是者,沙伊兩國出現微妙的互動。

 

伊朗總統萊希暗諷沙特等阿拉伯國家貪圖經濟利益而不制裁以色列,令剛修復的兩國關係再蒙上陰影。(AP)

 

  這可從本月11日阿伊聯合峰會中看到。首先,大家以為沙伊兩位領導人在利雅德會面兼握手,乃是個歷史時刻,可令到峰會變得有其可觀性,結果沒有達成具體協議之餘,出席的伊朗總統萊希還暗諷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為了經濟利益,拉倒了經濟制裁和外交懲罰以色列的提案。

 

  事實上,與1973年石油危機那個時局相比較,今天可說已是時移勢易了。年輕的沙特王儲急於為國家在後石油時代經濟轉型成功,不斷拉攏和強國的關係,除加入中國主導的金磚國家組織外,早前雖和美國不咬弦,但在美國的利誘下終於又投懷送抱,並計劃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後與之合作高科技發展,全速推動沙特的多元經濟大藍圖,以鞏固該國在中東地區的實力和龍頭地位。

 

  反觀伊朗,仍然企圖以伊斯蘭的意識形態來凝聚伊斯蘭世界,更希望以此來重建伊斯蘭秩序。她所建立的「軸心抵抗」力量,從黎巴嫩的真主黨,到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什葉派政權,加上也門的胡塞武装,堅决反美反以色列,成為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向外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什葉派新月」之別稱。

 

  至於哈馬斯這個伊斯蘭激進組織,最初乃屬於埃及遜尼派的穆斯林兄弟會在加沙的分支,後來兄弟會受到世俗親美的埃及軍政權打壓,革命後的伊朗隨後接手大力支持哈馬斯,目的是要在遜尼派圈子內建立影響力,而哈馬斯也以伊朗的伊斯蘭革命為其模範,兩者關係因而愈見密切。

 

  1992年以色列欲瓦解哈馬斯在加沙的勢力,把數百名哈馬斯領導人驅往黎巴嫩,這反之更促成伊朗、真主黨和哈馬斯的鐵三角聯盟。原本以巴問題是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問題,如今伊朗在這個核心問題所發出的聲音比阿拉伯更大。

 

  至於真主黨,乃是以色列於上世紀70、80年代佔領黎巴嫩後期所出現的產物,他們聲稱要保家衛國。在該段期間,剛巧伊朗伊斯蘭革命風起雲湧,無疑更助長了黎巴嫩激進什葉派系的聲勢,以抗衡黎巴嫩國內的基督教政黨。

 

  有不少評論家認為真主黨之所以能夠茁壯,乃因有伊朗的支持,該黨是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的成果,當以色列分別於1978年和1982年入侵黎巴嫩時,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政權便派出革命衛隊經由敘利亞進入黎巴嫩,支援當地的什葉派激進組織對抗以色列。

 

真主黨民兵為聲援哈馬斯,在黎巴嫩南部和以色列軍隊開戰,儼如以巴衝突的第二戰場。(AP)

 

  敘利亞過去在黎巴嫩政局中扮演著具爭議性的角色,而以色列一直指摘敘利亞和伊朗支援黎巴嫩的抗以運動,其中有早期較大規模的阿邁勒運動,到1982年以色列再度入侵黎巴嫩,阿邁勒運動中更為激進的力量分裂出來,另起爐灶,與其他抵抗力量成立真主黨,堅持以強硬武裝手段對付以色列的佔領。

 

  在風雲變幻的上世紀70、80年代,伊朗革命衛隊進入黎巴嫩時,敘利亞向他們大開方便之門,並讓他們停留在敘利亞於黎巴嫩的主要控制地區貝卡谷地(Beka Valley)。敘利亞與伊朗之間就黎巴嫩問題的合作,是時勢。當她們面對共同利益時便走在一起,當利益有所衝突時便暗鬥。畢竟,前者為伊斯蘭世俗政權,與後者的神權政治格格不入,而真主黨作為宗派,則堅定地成為了伊朗的馬前卒。

 

  不過說起來,黎巴嫩內戰算是以巴衝突外溢到該國的一場代理人戰爭,內戰後黎巴嫩元氣大傷,紛陳的宗教教派為了穩定局面,各方勢力在1989年簽訂《塔伊夫協議》(Taif Agreement),立下宗派權力劃分制度,這令真主黨這個民兵組織,搖身一變成為擁有武装力量的合法政黨,得以在黎巴嫩合法參政,使其勢力大增。

 

  今次加沙危機,真主黨大量民兵集結其南黎基地,在和北以色列接壤的邊境聲援哈馬斯,向以方開戰,儼如以巴衝突的第二戰場。就在各國就加沙人道危機展開磋商尋求解决方案之際,南黎和以色列北部交戰愈見激烈,兩邊邊境城市已有不少居民撤離。

 

  我們估計不到這條第二戰線會怎樣發展,雖然真主黨背後的大金主伊朗暫時動口不動手,但和沙特的微妙關係如何發展,也有必要密切關注。但願戰線不會擴大,令和平更為渺茫。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