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2/2012
南生圍的長遠保育策略
十月,南生圍建業有限公司向城規會遞交發展南生圍「新」方案,所謂新,其實已是同一份計劃書的第七個版本。發展商與南生圍的淵源可追溯早至1965年,其時傅老榕家族全資擁有的南生圍建業提出南生圍發展方案,唯因寮屋問題擱置。92年恆基地產以項目經理身份向城規會提出發展申請被拒,恆基不服上訴至樞密院獲判得值,然而發展計劃必須符合城規會上訴委員會羅列的26項條件。往後18年恆基曾六度修訂發展藍圖,都無法完全履行所有附帶條件。直至10年,恆基第4次向城規會申請項目延期,觸發沸沸揚揚的「萬人聯署,決不讓南生圍淪陷」運動,民意清楚向城規會表達社會不贊成四度延長南生圍的發展許可,意味著恆基全盤計劃要推倒重來,按法定程序重新申請,除了城規會,更要通過環諮會兩大門將,才能開工動土。痛定思痛,今年10月傅氏家族親自披甲上陣,方案能否通過有待分曉,慶幸的是項目於公眾諮詢期內收到7481份意向書,逾九成持反對意見,且看民意大象如何阻擋發展猛獸。
南生圍在生態價值上位處拉姆薩爾濕地緩衝帶,在意態上作為濕地保育的底線,無論傅氏家族在計劃上如何讓步,都不應予以放行,或者發展商習慣了在分贓不均時與政府討價還價,誤以為在保育課題也派得上用場。
回顧這十幾年,每逢發展商向城規會提交修訂藍圖,保育團體就捏一把汗,怕南生圍最終失守。政府若有心保護這片屬全香港市民及上千萬物種的樂土,其實可了當地將南生圍透過城規會程序改劃為「濕地保護區」,改劃後地權持有人只可於土地上進行保育發展,奈何政府只冷眼看市民為南生圍仆心仆命。
政府既置若罔聞,民間唯有出招自救,除了積極表態向瘋狂發展說不,英國人示範了一個反客為主的長遠保育策略,指的是英國的「國家信託基金 National Trust」。基金起源於工業革命火紅的1895年,大規模生產的工廠及大量燒媒嚴重污染環境,鄉郊土地滿目瘡痍。基金三位創辦人以民間集資及地權持有人捐獻的信託方式買入或租賃土地並加以保育,除土地,基金名下還包括海岸線、森林、歷史建築、古堡、中世紀穀倉、教堂、運河、鐡路等等滿載人民價值的事物,現信託基金已成為英國民間最大的地權持有法團,信託基金的會員人數由始初數百人至去年的四百萬,足見其成功。
事實上前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曾提出,希望成立與上文類近的文物信託基金作為長遠保育政策,然而一年多以來計劃只聞樓梯響,局長亦由「好打得」的林鄭改為「好劏得」的陳茂波。早前保育何東花園一役政府碰一鼻子灰而還,徹底暴露了本地保育政策的漏洞。何東不保既成事實,希望政府抓住契機啟動社會討論,摸清市民對民化及生態保育的堅持,認真研究成立信託基金與財團拔河的可行性。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