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019
滅鼠不力須問責
本港日前有3宗大鼠戊型肝炎個案,導致其中一人死亡。雖未能確證患者感染的途徑,但鼠患會構成公共衞生危機的警號,卻已響徹全港。作為衞生重要黑點之一,社會上月初已曾再熱議地區鼠患,而相關政府部門月來仍掉以輕心,即是滅鼠不力,敷衍塞責。
「撲滅鼠患大聯盟」的電話訪問調查顯示,約1,200名受訪者中,約6成半人在港曾見鼠蹤,大多是在食肆和屋苑附近看到;逾半人表示,對政府滅鼠的滿意度「一般」,而近33%人(約400人)則感到不滿及非常不滿,相信這已反映出普遍市民的心聲。
即使早有議員向政府通報66個地區鼠患黑點,但政府部門卻互相推卸責任,說是要釐清部門管轄範圍;又或表示要添置夜視或熱能探測鏡頭,以監察老鼠活躍的地點和程度,才放鼠餌及堵鼠洞等!從以上描述,大家都不難感受到,食環署只懂擺官僚作風,不求為市民排憂解難。
大鼠戊型肝炎3名感染者,分別來自屯門友愛邨、九龍城馬坑涌道及南區海怡半島,遍及港九新界,可見疾病傳播並沒有地區之分。雖然食環署稱,會聯同房屋署、物業管理公司等視察屋邨、私人屋苑及「三無」大廈,但這類「視察」仍不可當作「滅鼠行動」,而行動亦非必定有效。因此,鼠患當前,還是行動最實際。
撇開政客抽水式的「為民請命」,以及政府部門「阿茂整餅」式的鼠患指數,只要鼠患有機會帶來疾病,社會便更要高度重視。
自上月再提鼠患以來,政府各部門做了甚麼?鼠患仍然嚴重,是否前線滅鼠不力?此外,食環署又有沒有採用一些與時並進而有效的方法去滅鼠?請別再用一些高科技,如夜視鏡頭、AI監察等作掩眼法,分散市民注意力,而是實事求是︰捉到老鼠,才是好部門,真正為市民服務。
有人說「老鼠會揀食叉燒而非番薯」來說明老鼠「聰明」了。筆者相信,這或只適用於城市老鼠,我主理的有機農場,鼠餌仍以番薯為主,尚頗見效,不過,城市和農村的老鼠似乎就同樣「聰明」,若以同一方法誘捕,效果必會不彰,因此,用不同方法、設藥餌的地方有別,不斷變化,多管齊下,方可有望滅鼠成功。
本欄早已指出,鼠患往往是因食肆、屋苑沒有妥善處理好廚餘及濕垃圾而來,只有從根本入手,保持環境衞生,斷絕老鼠「米路」,老鼠便自然在社區絕跡。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