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2019
全港防疫 地區先行
農曆年假後,再有一間中學流感爆發,我們一直認為「抗流感,如打仗」,政府切不可掉以輕心。今次流感襲學校,雖似是個別事件,但香港必須再次戒備,嚴防流感在院舍,甚至社區連續爆發。聞傳染病的戰鼓,當會思良「策」,預算案中關於基層醫療的撥備及安排,應再加斟酌。
嘉諾撒聖家書院爆發甲型流感,涉及20名學生,其中2名學生分別要在公立及私營醫院留醫,所有病人無大礙,情況穩定。雖然冬季流感高峰已近尾聲,而流感也非頑疾,但若引發併發症卻可奪命。香港人口密集,容易令流感成為在港持續出現病例的「風土病」,今時再在學校爆發,就難保它不會在院舍,甚至社區爆發。
明末傳染病名醫吳有性在《瘟疫論》中,曾描述了當時瘟疫(傳染病,包括流感)的可怕︰「戾氣之所至,十室九空。」乃至「一巷百餘家,無一家;一門數十口,無一口」。古人沒有病毒與細菌的概念,遂以「戾氣」來表達,但其疾病傳播的途徑則相同,都是透過空氣或接觸傳染。
無論防疫或抗疫,筆者都主張一律要提升至「沙士級別」。
過去我們曾倡議在社區設立「發燒診所」,把流感病人分流從而減輕公營醫院急症室壓力,還建議借用校舍或政府物業,甚至在醫院急症室外的空地,架設帳篷。總之,一旦有傳染病爆發就要不拘一格,務求可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
今次預算案預留了逾1.5億元作為全港首個地區康健中心的營運費用,推動基層醫療服務。雖說這類中心旨在提升市民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但當要應付公共衞生危機時,尤其是像流感這類短期高發,傳染性又高的疾病,這類中心就必須發揮它保健及預防以外的作用,成為公院以外的診症點,讓病人在當區盡快就診,並獲得適時適切的醫療照顧。
大家或會笑我小題大做,當隻蜥蜴是恐龍。其實,若香港預早有相關準備及安排,當面對其他傳染病時,才不至彷徨無措。去年日本爆發德國麻疹,已令人再次關注這個漸被港人遺忘的傳染病,雖然大部分本港出生的人都有免疫力,但香港仍有小部分人或嬰幼童因種種原因而沒有免疫能力,而在境外出生的成年人,包括新來港人士及家庭傭工等,都未必可對麻疹免疫。
在世界衞生組織預期今年全球麻疹病例將持續大幅增長下,若麻疹一旦在港爆發,它對公共衞生所帶來的衝擊,不容輕視。
根據天文台預報,未來數天溫暖而潮濕,在這乍暖還寒兼潮濕的天氣,又容易讓中醫所說的「春瘟」發生,因此,在康健中心尚未在各區就緒之前,政府防疫還須步步為營。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