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2018
保護兒童 學校需盡責
社會關注虐兒問題,但暫時的「解決方案」似特別集中探討社會服務界如何支援相關家庭,站在兒童及青少年學生的角度,我們認為學校作為提供基礎教育的前線系統,才是最能發現及識別學童問題的第一線。
看社會服務界最新回應,都在對社工,包括對學校社工的支援,為小學及幼稚園增設「一校一社工」服務。此外,又提議立法強制舉報懷疑虐兒個案等。以上建議固然都不錯,但前線人手、資源如何配合,而且立法需時,要求相關機構,如學校前線人員負上舉報責任的考慮也較多,在這些公眾諮詢、撥款增聘、立法的程序之後,大家認為會再有多少兒童及青少年可能受到虐待呢?
過去4年,本港虐兒個案續有上升,去年全年勢逾800宗,等到以上措施落實,例如3年,即使措施真正有效,當中至少又會有逾2,000名兒童及青少年受虐,他們這3年的命運將如何?大家又再需要為此哀傷、痛心多少次?
原來政府眾多部門、學校及機構就社署的《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會有不同的「指引」!這自然又需要甚麼培訓、支援和督導,卻並沒甚麼具體的解決方案應對,當公眾批評及討論的熱情退卻,社會上虐兒問題相信又遭冷待,最後不了了之。其實,對前線專業人士,無論教師或社工,「指引」只有一個,就是︰本著專業操守和道德良知行事,而解決方案就是愛心與關懷。這些即時的指引和方案已勝過任何支援、督導或立法,也勝過任何推卸責任的藉口。
社工並不能即時發現受虐兒童的個案,即使是駐校社工,他們通常要透過班主任、訓輔老師的轉介或學生缺席及曠課紀錄,從而識別有需要幫助的學生,但個別學校,尤其是校長對懷疑有學生受虐及轉介的需要,卻另有考慮,例如怕轉介學生會影響校譽,情況在學生人數已在縮班、「殺校」邊緣的學校特別明顯,因這類轉介會被個別校長及家長視為負面信息,或會影響收生之餘,少了幾個學生,也可能觸及縮班、「殺校」的警戒線。因此,個別學校便可能對轉介學生到更適合他們的非主流學校就學不太積極。
當然,個別家長也會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能接受子女被轉介到支援家庭照顧不足或懷疑受虐待的群育學校就讀,這同樣需要學校及社工共同努力,向他們解釋。
雖說保護兒童和青少年學生免受虐待,人人有責,但學校及教育體系內的前線員工就特別有責,而且責無旁貸。至於學校及教育局與社署及勞福局等如何進行跨部門協作,為學童締造關愛、無暴力的成長環境,相信更需要政務司司長統籌,而「工作室」同人則樂意與任何關注虐兒問題的社會人士,在這議題上多作交流。(群育扶幼二之二)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