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2017
青年參政 服務公眾
政府現正透過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劃,招募年輕人加入5個諮詢委員會,服務香港,這是政府提升委員會青年成員的整體比例至15%的第一步。我們很希望,所有加入建制的年輕人都能開放胸襟,以公眾利益著眼,為社會作出無私的貢獻。
施政報告中,讓年輕人透過加入政府而參政是「青年人發展」的亮點。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提升青年成員在各委員會的比例。這個自薦計劃是要讓更多介乎18至35歲青年有議政和論政的機會,遂先試行招募青年加入以下5個範疇的諮詢委員會,包括禁毒、「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公民教育、環境運動及青年發展,成為委員。
不少社運青年或學生領袖都對政府這個「聽取社會上年輕人意見」的做法,抱觀望態度。有些人譏此為「政治花瓶」,甚至指是「收買」年輕人。我們只想指出,若大家凡事都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只會原地踏步,毫無進步。
5個委員會中,除「青年發展」會有3個名額外,其餘4個都只招募2名青年委員,這批僅共11人的青年委員能否為政府施政帶來正面影響,還須拭目以待,但有一點必先要清楚︰委員會乃諮詢角色,過程中需要所有委員有協商的智慧和開放的態度,而不是有些非建制派政客以為的決策機構、「權力核心」的作用,可與政府「分權而治」。
今時政府施政的確要多聽年輕人的意見及其關注,卻並非只要是青年提出的任何建議或方案,政府都要依從,尤其是那些只向年輕人利益傾斜的意見。情形就好像今天的城市規劃委員會,各委員都分別代表著各方利益,要凝聚共識,協助政策落實,並不容易,反而卻拖著規劃,變了「禁止城市規劃」委員會!
因此,我們衷心希望,青年無論議政、論政、參政,循這途徑成為政治領袖(leader)都先要從做好跟隨者(follower)的角色開始,而且必需要以公眾利益為依歸,而不是以個人或個別團體的利益作決定;如有任何矛盾,都應以絕大部分人的利益作出取捨。
議會或委員會中,議員或委員較多人贊成或反對的就代表了公眾的利益?其實,那可能只是有很多個細小的利益團體及持份者,一起保護自己利益的結果,至於真正的公眾利益,在這些小眾利益之前,可能往往會被犧牲了。「我這個決定和意見符合真正的公眾利益嗎?」這不單是日後這11位青年委員要常掛心頭,更是今天所有以任何形式參政的人需要撫心自問的一個問題。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