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2017
先看成效 再判對錯
林鄭月娥的「80萬公屋封頂論」發酵了幾天,官員解畫,甚至林鄭致歉,都未能徹底釋除公眾疑慮。政府需要更多耐性,向市民再解釋清楚,並以行動證明,政府讓市民安居,包括租(屋)與置(業)的決心。
雖然本欄一直主張,香港公營房屋長遠須以租賃為主,「房住不炒,只租不賣」,若政府協助市民置業,尤其是以今時樓市情況,並不明智。不過,施政報告卻公布,政府將以置業為主導,建立置業階梯,遂建議大量增加「綠置居」,以騰出出租公屋單位予有需要人士,更要求房委會於2018年底把沙田火炭共4,000多個新公屋單位轉為「綠置居」出售。
另又建議將「白居二」計劃恒常化,讓合資格白表人士可購買未補價居屋單位,目標都是助市民圓業主夢,同時盤活公屋單位。團結香港基金上周也建議政府增設「補貼置業計劃」,又是助市民買樓,擬把今時所有公營房屋全部變成私人樓宇,這些都是捉錯用神。
市民對房屋問題的疑慮,在「以置業為主導」的政策背景下,林鄭「80萬公屋封頂論」一出,一點即着,同時給政客彈藥攻擊政府,更令市民更添疑慮︰
一、「80萬公屋單位已足夠」?林鄭曾指在今時76萬個公屋單位以外,只需要多建4萬個單位已照顧到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與長策會一直公布要多建10多萬伙大有距離。林鄭雖已致歉,但政府宜再三重申︰維持3年「上樓」的建屋目標,只要一天仍有人在公屋輪候冊上,政府就會繼續建公屋。
二、「綠置居」會吞食公屋資源?同為公營房屋,政府若把部分公屋改為「綠置居」,就要向社會交代綠置居對盤活公屋單位的成效︰究竟真正有多少個公屋單位因此而可騰空予公屋申請人?政府有責任進一步將這類資料數據透明化。
三、假如「綠置居」成功,又受市民歡迎,會不會令更多人申請公屋,以作為購買綠置居的資格,反使今時已達4.7年的輪候時間更長?此等副作用,政府仍需通盤考慮。
有人指公屋「富戶」不足3萬,而這批富戶也未必願意為買綠置居而交還單位。即使我們並不贊成政府助人置業,但今時又的確有不少人想擁有物業,尤其是那些聲稱難儲足夠首期,但又有供樓能力的市民。政府在現階段多方(案)並舉,協助不同財務能力的市民圓置業夢,其實無可厚非,最少會有人滿足了置業需要,另又會有公屋單位交還政府重新分配。
今天與其盲目批評,大家不如先讓綠置居一試成效後,再作建議?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