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2013
編劇不說香港人語言
無論電視劇或政治,最重要讓觀眾感到一份真摰、認真,才能讓受眾投入、共鳴。最近看到一幕電視劇情節,講述男主角駕著遊艇出海,與女主角談情說愛,更說遇上女主角是他一生中的榮幸,然後便擁吻起來。鏡頭近鏡拍著兩人接吻,但明顯看到他們並不投入,只象徵式輕吻。更要命的是對白,就像看七十年代的電影。男主角雖然是好演員,亦顯得生硬。
在另一場戲,講述另一對男女主角正前往取車途中,然後出現一位同事要求坐順風車。男主角笑說:「阻礙別人拍拖,猶如殺人父母。」這些對白,都顯然不是現代香港人會說的話。若電視劇不說「香港人」的語言,觀眾又怎能投入劇情?
特首落區會見市民舉行諮詢會,原意非常好;但多次諮詢會,同樣最後都演變成極端支持派與極端反對派的鬥爭,或變成只有支持者撑場的諮詢會。繼續辦這樣的諮詢會有意義嗎?一般市民的政見普遍較為溫和,不斷看有何感受呢?會相信辦這種諮詢會的政府嗎?若政府真心想聽取普遍市民的心聲,何不隨機抽出「普通」市民,邀請他們出席,而非由「有意而來」的市民排隊領籌?
劇本如何編寫,一定程度上反映編劇的心智水平或其用心。
轉載自晴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