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2011
泛民特首初選的意義(民協 廖成利)
泛民正積極推動特首初選,對香港的民主運動及發展,帶來兩個正面的政治意義:(1)2012年特首初選可達成的目標及效果;(2)為未來及2017年首次普選特首作好準備及熱身。
雖然2012年特首選舉仍舊是小圈子選舉,但其中重要的成果是,泛民取得所需的入場券,繼而促成民主及建制兩大派別的政見比拼。
至於為未來普選作準備,筆者認為特首初選在四方面起著關鍵的示範作用: (1)入場券;(2)候選人;(3)政綱比拼;(4)管治團隊。
先談入場券。泛民在剛結束的選委會選舉中,最終能夠獲得200多票的佳績,顯示「團結就是力量」仍是硬道理,假若泛民在選委會選舉中各自為政,一盤散沙,是次選舉的成績定必強差人意。如果泛民拿不到入場券,整個初選立即令人感到毫無意義,亦導致兩大派政綱互相比拼的目標落空。
有人問,泛民應否將多出的選票「借票」給梁振英,讓他能入場競爭,筆者認為,原則上,泛民難以解釋為何參選時沒有說清楚自己的一票是可能會借給建制派作提名之用,故此,泛民只應支持政見相同的候選人,否則實在難以向曾投票支持泛民的界別選民交代。
候選人方面。泛民內部最難處理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民主地推舉出一個大家都接受及充份代表泛民理念的特首候選人呢?」為甚麼是他,不是你和我?若泛民打生打死,缺乏一個有公信力的初選制度及程序,到普選來臨前夕才嘗試尋求共識,當中出現的混亂,肯定是不足為外人道。
政見比拼。泛民充分利用特首競選擂台及公開的政綱辯論,就香港的民主、人權、法治、民生等問題上,向建制派候選人提出質詢,迫使建制派候選人就香港問題作出回應及承諾。例如,在2007年,特首曾蔭權便因此承諾就最低工資提出條例草案。
倘若仍然只有建制派候選人參選,他們的政綱將因循守舊,試問香港如何進步?如何解決香港現時嚴重貧富懸殊等問題?如何改善住屋問題?泛民初選機制設有政綱辯論、網上投票及民意調查等,讓全港市民均有機會參與和投票,正好讓市民為日後普選熱身,為這條達致普選的漫漫長路,提前準備及熱身。期望市民支持泛民特首初選,1月8日記得去投票。
最後略談管治團隊。香港政黨林立,大家都心中有數,泛民是難以在小圈子選舉中勝出,故此不存在假若泛民當選,「如何治港」此問題。可是,一旦香港實行特首普選,泛民各政黨就要創造執政條件或組成一個較全面的反對黨影子內閣(shadow cabinet)。正是民主尚未成功,泛民仍需努力。
《民協主席 廖成利》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