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2013
IWC 萬年曆錶的獨特之處
梅強年
梅強年
梅強年先生是國際著名的古董鐘表收藏家,也是香港第一位及迄今唯一一位國際公認的華人「古董表鑒證家」。同時,梅先生也是香港有名望的華人實業家、慈善家。
梅先生自少對鐘表有濃厚興趣,十六歲起跟隨跨國公司活士集團的大股東、著名鐘表商猶太人史密夫‧尼爾學師並周遊列國。那段時間,歐美的古董表市場蓬勃興旺,梅先生目睹了許多稀世極品,並向瑞士表廠的著名技師請教,使他具備了鑒別精良產品與低劣產品的知識和能力。在半個多世紀的遊歷中,但凡見到具有收藏價值的名表,他都傾其所有將它買下,現擁有豐富藏品。
2000年,梅先生在上海新天地開設「古董藝術鐘表珍藏館」,旨在發揚古董鐘表藝術,並在上海幾所大學舉辦相關課程及講座,培養後進;曾出版《世界古董表鑒賞》畫冊。2012年,梅先生在澳門名門世家的博物館將開幕,展出他畢生珍藏。梅先生希望將半世紀學到的鐘表文化傳播到中國,做一個鐘表藝術的探索人。古今名錶
在瑞士十大名錶中,IWC萬國錶以運動型腕錶為主,被稱為防水錶專家,供應給航海家專用,追針技術更享譽國際。對於香港的鐘錶愛好者來說,IWC是近十幾年才冒起的新興之秀。比起其他名錶,直至上世紀中期 IWC的認知度還不是十分高,但在歐洲,IWC的名氣及受歡迎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說起IWC的創始人,他並非瑞士當地技師,而是一位來自美國波士頓的工程師佛羅倫汀‧阿里奧斯托‧瓊斯(Florentine Ariosto Jones),他認為瑞士製錶業不僅具有優良傳統及精湛工藝,與美國相比,當年瑞士的工資也較低廉,便於1868年前往瑞士沙夫豪森建立「萬國錶公司」(International Watch Co.),為美國市場製造高品質懷錶。
公司成立不久,便開始對鐘錶製造技術創新,1885年推出以革命性的數字形式顯示小時和分鐘的波威柏(Pallweber)懷錶。20世紀30年代,當市場流行大型腕錶時,IWC便另闢蹊徑,將原創的懷錶機芯裝嵌於腕錶內。
40年代IWC大三針,早年的IWC商標長寫為「International Watch Co.」,帶有一懷舊種味道,大三針錶盤簡約,「耳仔」半彎曲。
由於IWC創始人為美國工程師,故十分推崇美國式的開創精神,60年代末期開始以達文西之名推出新錶款,借此向這位享譽世界的藝術家、科學家、兵工學家致敬。IWC許多開創性的發明都是先使用在達文西系列上,如第一批搭載石英機芯(Beta 21)的腕錶。
Beta 21型號石英腕錶機芯,是1969年由瑞士多家錶廠合作研發的成果,IWC便是其一,石英機芯改變瑞士傳統機械錶運作的原理,可說是製錶史上的大革命。雖說瑞士鐘錶業洞察到先機,卻未能牢牢抓住,隨後日本以廉價石英機芯大量生產、及原油危機、美元與瑞士法郎之間的匯率崩盤,令到瑞士製錶業面臨龐大危機,一度一蹶不振。
直到80年代中期,IWC推出一款完全以機械方式編排、四位數年份顯示,且至2499年前無需調校的達文西機械計時萬年曆腕錶,才一扭頹勢。
IWC計時萬年曆錶,鋼殼(左),18K金殼(右)。
十大名錶皆有推出萬年曆功能錶,可通過精密的齒輪運作,自動分辨大小月,逢閏年的2月29日亦會於四秒內自動跳轉,但各大錶廠推出的萬年曆錶的表達形式(顯示方式)皆有不同。
IWC計時萬年曆錶有四個窗口(四位數)顯示年份,與通常以I、II 、III 、IV羅馬數字盤顯示不同,内裏齒輪構造更加複雜,是IWC萬年曆錶獨有的專利。
1985年第一隻達文西萬年曆錶問世,當年從未有腕錶能內建齒輪系統將擒縱輪所行進的龐大距離轉換為四個顯示窗的變換,而且僅僅只使用了83個零件!而且日期、星期、月份、年份、十年、百年、千年期及月相顯示,全部可透過錶冠同步調校,出奇地方便易用,成為一絕。
百達翡麗Ref.3450萬年曆錶,閏年以羅馬數字顯示。
1970年代百達翡麗18K金萬年曆錶,閏年以亞拉伯數字顯示。
對比而言,市面上常見的萬年曆錶,只能顯示閏年,窗口由一個碟片顯示(一組齒輪),以羅馬數字或阿拉伯數字區分,逢閏年顯示為IV或4,而IWC的萬年曆錶,可做到以四個分開的視窗(四組獨立齒輪)顯示具體年份,而且這個經過改良到2499年之前都能完整顯示西元年份不必回到原廠調整。
有讀者朋友認為萬年曆太過樸實。確實,與普通年曆錶相比,萬年曆錶只多一項功能——能否自動分辨閏年,即有無閏年視窗,但這一小小功能令機械錶構造複雜多了,有的錶直接以48齒齒輪(12個月x 4年)表示閏年,有的則是用12齒齒輪與4齒閏年齒輪協同判別,而IWC獨有的四個獨立視窗顯示年份的工藝則更加複雜。萬年曆錶多限量生產,體現出來的是樸實無華的精準,有較高藝術價值,價格雖高但值得收藏。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