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4/2011
閱人無數:真人圖書館
「閱人無數」多指見識過很多人,有很多的社會經驗,雖然這個詞經常被人曲解,不過,可能很少有人想過,原來人是真的可以被用來閱讀的。
一位剛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好友跟我說起她在倫敦參加「真人圖書館」(Living Library)的經歷,讓我感到新鮮有趣。
真人圖書館活動起源於丹麥,近年在國外非常流行,秉持的理念是要打破大眾對特定族群的刻板印象。
朋友介紹說在借閱「真人圖書」(Living Books)之前,所需要的手續並不複雜,只需登記她的個人信息,跟借閱一般的圖書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她借的不是書,而是人。
不過,在借閱真人圖書前,需要根據借閱書籍的標籤來選擇真人圖書,因為圖書館所請的真人圖書,多半都由特殊興趣、信仰或經驗的人擔當,所以必須通過明確的標籤來選擇最感興趣的那本書。
比如,那天的借閱活動中,她可以選擇的真人圖書有員警、學生、殘疾人、同性戀者、難民、吉普賽人、動物保護者、社工等。
朋友對這種新鮮有趣的借閱方式推崇備至,她在那次借閱活動中,與一名象牙海岸難民談了半個小時,瞭解到他的家鄉戰亂紛爭,數以萬計的同胞流離失所,而他乘坐一艘難民船歷經艱難險阻抵達英國,至今都不知道家鄉妻兒的生死。
在這種互相坦誠的環境中,真人圖書通過切身經歷、經驗各種問題,使借閱者獲得閱讀任何其他書籍都不可能有的切身體會。甚至,你還可以探索「圖書」的個人隱私。
真人圖書館在各國推廣期間,熱門書籍也不盡相同,比如英國,穆斯林和前幫派人士最受歡迎。在匈牙利,新納粹較受矚目。而在另外一些國家,同性戀「書本」被借閱的頻率最高。
俗諺說「不要以封面來評價一本書的內容」(Do 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表面上看是說書籍,其實是形容對人應該要瞭解內在後再下評論。
而真人圖書館的活動,就是給人一個翻開封面閱讀內容的機會。無法感同身受的隔閡狀態,正是一切暴力的起源。
近期國內有雜誌效仿真人圖書館,在廣州舉辦活動,但未知效果如何。「書本」是否能敞開真心和借閱者交談?是否會有顧慮?公眾對哪一類圖書最感興趣?
希望不久將來,香港也會有類似的活動。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瀏覽真人圖書館網站:http://humanlibrary.org/index.html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