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7
批評看事實 從政重原則
文章見報當日,距離第5屆香港行政長官選舉還有不到一個星期。可能亦因此,不明所以、沒有根據的指控和謠言似乎愈來愈多。
例如,近日有報章刊登聲稱是來自「資深政務官」的公開信,指控林鄭月娥女士「五十步笑百步」,因為「當年她在庫務科管錢,同樣要求部門減開支,叫『資源增值計劃』(筆者按︰簡稱EPP,由1998至2002年),削減的幅度是3年內5%,比「守財奴」曾俊華提出的(筆者按︰即「0-1-1」方案)減幅更大」。這是典型不顧事實的「斷章取義」,為達到政治抹黑,「夾硬堆砌」新聞的示範︰林太任職庫務科推出EPP,正值亞洲金融風暴,香港經濟及財政急劇逆轉、「周身唔掂」、樓價跌了最多近7成、失業率超過8%、政府收入四面受敵之時;相比之下,今天的財政儲備達1萬億港元,而且連續13年盈餘,加上社會經濟需要龐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節約,實在有如林太所言,「點對得住市民」﹖
面對不同議題立場搖擺
事實上,1998至2002年,香港通縮共12%,當物價水平下跌、打工仔要減薪,即使政府開支緊縮5%,實質服務(real services)其實仍有增加!相反,過去五年,本港通脹共15%,前財爺卻推出「0-1-1」方案,要求各部門削支2%(但公務員卻仍然按薪級點每年加薪約4%)之餘,即是把向市民提供的實質服務每年縮減近4至6%之多!更尤甚者,他還在通脹的環境中,把按通脹調整的金額抽起,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有膽說「所有可以推出的政策都有提供資源配合」,實令人嘖嘖稱奇。
該公開信中提到,「政務官的底線是『不說謊』」。這點當然正確。曾俊華先生也是政務官出身,但自參選以來,卻就多個議題的立場都左搖右擺︰
1.政改及23條立法的先後次序︰曾先生的政綱中完全沒有提及政改與23條推行的先後次序,卻在記者會(2月6日)上表明「一上任即盡快立法和重啟政改,冀2020年完成兩方面工作。」但其後(2月13日)他為了爭取民主派的支持,說法就變成「兩者雖會同時起步,但完成日期有先後,希望政改如期完成,『無甚信心』在2020年前完成23條立法程序」。
2.「831框架」︰曾先生宣布參選的記者會(1月19日)上,指「831不是我們的立場,而是由內地帶入來,但貿然重啟政改,是相當不負責任。」到翌日(1月20日)卻在電台節目上說「831框架是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對我們當然是基礎」。他的政綱中完全沒有提及「831框架」;但在2月6日的記者會上回應記者問題時又指「831框架不能任意更改,不可能迴避」。一周後(2月13日),他一方面說「831政改框架是法律一部分,將來都會有效」,但同時又說推動「無前設的政改諮詢」。
3.「23條立法」︰曾先生的政綱中提及「先易後難」為基本法23條立法,其後接受專訪(2月15日)時卻說「先易後難是其中一個做法,專家小組亦可能會決定可以不同條文一同起步」。
本港更需有承擔的領袖
4.退保︰曾先生的政綱文本完全沒有「全民退保」四字。事實上,是他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推算,政府最快會在2029年出現結構性財赤,並在2041年耗盡財政儲備。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實行無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保,當然會令上述的結構性財赤加快出現。但有趣的是,為了爭取社福界支持,他其後(2月17日)又提出可以重新研究全民退保。
在人人都把「官員誠信」掛在口邊的今天,坊間仍未認真審視曾先生的立場,筆者實在感到驚訝。更令人不解的是,高舉「反對小圈子選舉」旗幟的泛民選委,居然會「all-in」支持一個不肯承諾「先推政改,再為23條立法」、指「831框架」是「不能任意更改,不能迴避」、9年半以來主導政府「審慎理財」,緊縮開支的建制候選人出任特首-事實上,所有泛民政黨(包括一張現時全面支持曾先生的報章)幾乎在每年的預算案都猛烈批評前財爺為「守財奴」,對社會福利、教育等缺乏承擔,到今天卻通通為他搖旗納喊,實屬奇景。
當然,選舉終究是政治行為。大家會為了政見、意識形態的不同,在鎂光燈下作公開表態。但講到要真正利民、為老中青三代謀福祉,我們始終需要一個勤政愛民、熟悉政策、敢於創新、勇於承擔的人來當領袖。相反,盲目支持一些終日埋首形象工程,懶理實質工作及客觀理據,為了選票一味說迎合大眾的話,把立場、原則拋諸腦後,信口開河的政治演員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由英國脫歐到美國大選都看得一清二楚。香港也要走上同一條路嗎﹖答案相信早已「寫在牆上」。
轉載自: 晴報
【立即投票】今個農曆新年你會如何度過?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