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2018
二澳 :從復耕到復村
認識二澳,完全因為二澳米。
二澳復耕之後推出的第一茬米,我火速在網上預購。香港土地,棄建高樓寧種米,一定要支持。
那是四、五年前的事,之後一年兩茬,有機會就買幾包。條件所限,的而且確只可以買幾包!
二澳米以500克包裝,今年售價每包$58,跟當年差不多。我跟外子每星期有四、五個晚上在家吃飯,500克不足一星期便啃掉,經年累月,這個支出,始終是一個負擔。
經濟條件不逮,心, 還是熱的,機緣到,可以再走近一點。
那天,二澳農作社邀約參觀,雖然十九幾里路,晨早流流,坐車又坐船,抵步一刻就知道,心, 果然還是熱的。
二澳原稱「義澳」,位處大嶼山,從大澳坐船,約六、七分鐘到達。二澳有新舊二村,結合起來約三百多年歷史;由於地方偏遠,村民都以務農維生,自給自足,種植大米瓜菜、飼養豬隻家禽,亦會捕撈海產、上山砍柴以補家計。
八十年代無記電視劇《風雲》,寫的就是這樣的鄉土情,主題曲是神級填詞人黃霑的詞:青山原是我身邊伴,伴着白雲在我前,碧海是我的心中樂,與我風裏渡童年 ……
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本土發展的故事殊途同歸:經濟起飛,工商企業求才若渴,出城打工除了實際收益,還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誰還願意留守大地?
農地荒廢了幾十年,突然從城市走來兩個人,跟二澳村長村民洽談農地復耕,背後動機,難免惹人疑竇!
「拍擋花了數年時間跟二澳原住民溝通,過程之中,某些大原則,早已訂下,目標清晰,方向一致。幾年下來,二澳這個品牌,算是有點成績!」這是二澳農作社社長Alan Wong(黃永根)的話。
Alan本身是註冊社工,八十年代離開本行,踩入物業管理,一輪天昏地暗,搖身一變,當上農作社社長。機遇,無法解釋,但管理農地生產,始終是初哥,吃力嗎?
「處身甚麼行業,問題不大,畢竟從前學過的、做過的,總可以應用出來。重點在於人心。」
Alan是有感而發……倘大的農地,需要不少人手,現今勞動市場,請人不易。人手不足,雄圖大計,想到的,未必做得到。
「二澳農作社一直堅持不向政府申請資助,依靠出售農作物鮮品、自家製副產品、跟不同本地人合作,推出具代表性的產品及舉辦各式工作坊及務農體驗活動,藉此增加收入,自負盈虧。」
二澳農作社至今仍未能收支平衡,但看Alan,依舊信心滿滿。
「稻米復耕,不過是第一步,終極目標是復村。保護二澳環境,做好二澳生態,讓村民相信回歸舊土,做點小生意,也可維生。」
首次跟Alan見面,就被他那爽朗笑聲所感染,講不到三句,他總會哈哈哈、呵呵呵。他有陰謀?暫時看不透。他太天真?這也未至於。
相對復耕,復村之路的確漫長,有心有力還要有足夠時間,村民給Alan及其拍擋三十年土地托管權,失敗的話,當作南柯一夢,多說無謂;假若成功,我這一代,未必可以親身踏足,但在無際的雲端,應該看到。
二澳的天空彷彿特別藍,花朵份外嬌美,罕見的蝶兒漫天飛舞,從踏上二澳這片土地的一刻,心,縱然熱透,也安和平靜,水波不興。說這裏是世外桃源未免浮誇,這不過是一個修煉的道場。(待續)
(相片提供:Enid Chan)
後記:
工作關係,近年認識了不少關注本土社區發展的年輕人,Enid Chan是其一,她得悉媽咪輩的lolo要翻山涉水入二澳採訪,即義不容辭充當攝記義工。幾乎通篇都是她的作品,只有其中兩幅是我濫竽充數,希望沒有破壞整體氣氛!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