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2011
織物炸彈
今年遊行有全女班藝術公民玩cosplay穿上公安制服在街上玩奏樂器,評論認為這種游擊戰極有前途,比硬橋硬馬的粗暴抗爭更容易討大眾歡心。這令我想起月中的國際Yarn Bombing Day――也是清一色全女班,也是以藝術的手法在公眾地方進行游擊式的宣示,一樣秀色可餐,十分討好。如果八、九十年代是塗鴉藝術Graffiti和以男性為主的街頭藝術家崛起興旺的年代,那麼由2005年開始的Yarn Bombing就是女性以色彩絢爛的鈎針和毛線,以織物塗鴉公共空間的天下。
要爬上雕塑頂「炸」了他的手槍真的不是說笑
「織物炸彈」也可成為Fashion
像所有革命,開始時只是一粒種籽,住美國Houston的Magda Sayeg擁有一間小小服裝店賣自己設計的服裝,卻發現看舖原來很悶,發悶之餘就打毛線,靈機一觸將時裝店的門柄套上織物,誰知不單顧客有反應,還有人特地駕駛前來影張相就離開,把它當成是一件藝術品那樣看待,這給Magda很大刺激,由這刻開始,她就跟女性朋友衝出時裝店,先是替泊在路邊的車的天線套上一條彩虹織物,後來連咪標也不放過:「通常車主都會很欣賞這種意外驚喜」。發展下來,引起了全球婦女的迴響,評論更稱之為Grandma Graffiti。
女子參與街頭藝術和活動勢必成為氣候和潮流
為何是Bombing?因為這是突發的、叫人意外的、快速的行為,越演越烈,被「炸」的包括巴黎巨大的藝術雕塑、日本的巴士、歐洲的Smart car、倫敦各式各樣的藝術地標,甚至泳池都有。
悉尼歌劇院、倫敦Tate Modern都是被「炸」目標,但只能「炸」到場館外圍
被「織物炸」的巴士應比其它更受歡迎
但如果被「織物炸」是閣下的車,你又如何反應
我喜歡這個「Legwarmer」
互不相識的各地婦女幾乎是一呼百應,她們做這種「織物炸彈」基本上都有不同原因,有些是覺得好玩,有些認為是方便攜帶的政治表態,有些看作是自我表達,有些是挑戰社會和固有思想:認為女性織東西就只能是功能性的;也有人當是沉悶刻板生活中的逃避,有人想出名,但所有參與過的「藝術家」都覺得好好玩好刺激。
演唱會場地甚至樹都是被粉飾的對象
因為說到底這還是非法行為,雖然迄今還沒有被警察拘捕的新聞,而且那樣的顏色和手工還是叫普羅大眾驚嘆和接受的多。迄今最強的「傑作」是有人成功用七彩毛線在長城上包了一磚石。
迄今最強的「傑作」。
它會在香港流行嗎?香港不是很多人擅長打毛衣織冷衫,就算懂也未必打得很快,但這一切就像那公安cosplay一樣,女子參與街頭藝術和活動勢必成為氣候和潮流,方法形形式式。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