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7
懲.教.悟
多年來,透過探訪活動和法律工作的關係,我與部分在囚人士一直保持接觸,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過去和經歷,阿良是我認識多年的其中一位在囚人士。可能你都曾經在報章中看過有關他的報道,甚或在讀者投稿欄目中讀過他的文章。雖然他背負著殺人犯的罪名,但他不斷反思己過,並在獄中持續學習及做義工,用自身力量回饋社會,先後修讀大學和碩士課程,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夠獲釋,重投社會。
不少在囚人士都會持續學習,獲釋後可更易重投社會。(iStock圖片)
終身犯獄中進修成碩士
現年44歲的阿良,在22年前因槍殺生意夥伴而被判終身監禁,在監獄中,他決心改過,並善用在獄中的時間不斷進修,先以2年半時間,完成公開大學工商管理學士遙距課程並取得學位,其後再報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課程。此外,他與另一位囚友在2007年開始積極寫書,他們一個負責文字,另一個負責繪圖,合力製作了一部故事書《Little Oysters》(小珍珠)。他們相信,每個人無論在甚麼環境,都會擁有一個無價之寶,就是自己的良心,所以希望透過這個講及一顆小砂粒在蚌中孕育成明亮小珍珠的故事,以自己的經歷鼓勵囚友和任何人都不要輕言放棄,以生命影響生命。
在香港,懲教署的使命是「懲」、「教」並重,並以更生服務為首,為在囚人士提供更生機會,協助他們改過自新,重投社會。為此,懲教署推行多元發展的更生計劃,為在囚人士提供輔導、教育和職業訓練,包括近年新開辦的花藝設計、寵物美容、裝修水喉及咖啡店運作課程。懲教署亦會為未滿21歲的青少年在囚人士,提供半日制強制教育及半日制職訓課程,並為自願接受教育的成年在囚人士提供指導及協助。
首要目標:更生後不重犯
今年中學文憑試放榜,3名在囚青年考生的成績符合入讀本地大學的要求;在職業訓練的考試中,2016年的合格率接近百分百,獲釋後就業率高達八、九成。從2000年至2014年的14年間、更生人士再犯率由約四成下降至約兩成半。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在囚人士接受更生後不重犯,應該是懲教的首要目標。對於重犯者,法庭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加重其刑罰,所以在獄中的教育工作,包括改造罪犯,同時要兼顧在囚人士的身心健康,以及獲釋後的生活準備等。
為在囚人士提供學術教育的重要性,在於加強學員的基本知識,協助他們掌握工作技能,改善人際技巧,重建自尊及自信,培養正確的人生態度,從而重新融入社會。要達致這個目標,無論香港或任何地方的懲教機構,除了要為在囚人士提供適合的課程,因材施教外,學員的學習需要和教育背景等的持續性評估亦不容忽視。
相信自己的價值
其實,在囚人士在獄中學習與一般學生所面對的問題和困難會更多、更難克服,包括在囚學員普遍自我形象較低、學問根底較弱、學習時間較濃縮、不能參與大學的導修課、不能透過電腦學習等。文章開首提及我所認識的在囚人士阿良,他能夠在學習上取得如此佳績,相信他定必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決心,克服了不少困難,最重要的是他能從學習中尋找到希望,相信自己的價值。
在社會上間中會聽到類似阿良的勵志故事,但無論在囚人士或獲釋人士,能夠勇言道出自身經歷的人並不多,他們實在需要鼓起極大勇氣。此外,他們要面對社會各方的目光,又要面對新生活的適應,以及搵工難等各種問題。
應引入創新科技培訓助釋囚重投社會
我認為,懲教署應採取措施,積極爭取社會支持,促進社區參與在囚人士的更生工作,包括吸納更多來自不同界別領袖和專業人士加入社會參與助更生委員會,就更生策略,特別是宣傳教育方面,向署方提供意見;鼓勵更多市民參與懲教更生義工團,為懲教院所的在囚人士舉辦語文、電腦、藝術等不同類型的研習班;加強推動社區教育,包括舉辦更多的社區教育講座,向市民提供香港刑事司法體系和懲教署羈管及更生計劃的基本資料,並且安排青少年學生參觀懲教院所,直接與在囚人士面對面交流。多管齊下推行以上各項措施,相信將有助達致滅罪的目的。
至於為在囚人士提供的學習和培訓課程,應引入更多配合社會需要的元素,尤其是創新科技方面,包括軟件應用、網頁設計、平面及三維空間設計、電子商務、動畫製作和拍攝等。學員透過學習關知識,掌握有關技術的應用,對於他們日後獲釋重投社會將有正面幫助。
#小標題為編輯所擬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