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7/2015
誰令孩子的學習變質?
在一個國際研討會上,講者展示兩張照片。第一張是一個開放活動教學法的班房,顏色鮮豔活潑,小孩子各自佔據一些角落,有些在畫畫,有些在看書,有些在砌圖,各適其適。第二幅照片是一個工整的班房,一律的木枱椅,一行一行非常規律的安排,沒有一張不依軌跡的桌椅。
講者問:「看見這兩張照片,大家可否說出這對學習的影響嗎?」
參加者踴躍地發言,說:「孩子由主動求知變成被動的受教者⋯老師變成主導教什麼而學生只能被動的吸收⋯老師不能量才施教只能根據大部份學生的需要而訂定教學的內容⋯」
有參加者說:「我甚至覺得這些老師並不是根據大部份學生的需要而訂定教學內容,而是根據有人以為這個年齡這個級別的學生應該有甚麼需要、甚麼標準而從上而下的安排⋯」
另一人說:「第二種課室會要求學生乖乖地安坐在座位上,那些好動、以探索為學習策略的學生就會失學習動機和熱忱。至於那些愛唸書、愛從老師身上接收知識的學生就佔了上風。於是,我們只會製造出一群守規矩的學生,卻難以培養出愛自主學習而有創意思維的學生了。」
我也加入討論說:「我覺得第二種課室好像工廠的生產線,可以在同一時間內教相當大數量的學生,好像有很大的經濟利益,合乎經濟原則。看見一個一個倒模出來的『產品』,而不再是各有特色的『藝術品』了。」
坐在我後一排的女士也說:「最悲哀的是,在第二種學習環境中失敗的人成為失敗者,但在這環境中成功出線的人,會變成制度下的勝利者,而他們將會是下一代的老師和政策主導,會繼續支持這一種學習模式和制度。」
講者說:「各位所言非虛,我希望大家看到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在短期看來,小班教學、活動教學是昂貴的,但長期一點來看,它可以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可以依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求知,是可以鼓勵各展所長的環境,是有遠見的方向,是可以減低『教育制度下的失敗者』的策略,是一項值得投資的社會資源。」
講者繼續說:「你們說得好,在這種制度下成長和成功的人,是難以改變他們的看法的。只有當我們肯跳出自己耳濡目染的框框,多反思,這才有可能去重新審視我們是否因短視而扼殺了孩子們的多元發展和各自的強項。」
坐在我身旁的西方女士悄悄的問我:「你們的孩子在那個年齡進入第二種課室呢?」
我答曰:「小學,你們呢?」
她說:「中學,或者高小。」
我真的不想吿訴她實情是幼稚園!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