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2014
低層次道德教育
我愛冷眼旁觀人家如何在街頭教導子女,電梯和公共汽車是最有趣的道德教育校園。
跳蹦蹦的小孩走進如時代廣場那種玻璃電梯時,必定要爭取那最佳觀景位置,有時甚至不惜在成人的「腿林」中穿插;在公共汽車上,他們又為了要解悶而不停地哼著不知名或走音的歌曲,又或者不斷在座位上前後左右擺動,難免對身旁或前面的乘客造成滋擾。
這時,我們這些受害人自然會表現不滿,以各種非語言的訊號,向那些父母發放那種「請及早處理監管貴子弟行為」的警告。
精彩的是這些父母的反應。
第一種就是冷冷的禮貌回應,說「對不起」,但這只是代表子女認錯道歉,卻全無任何打算去干預子女的行為。於是,小姐少爺完全不知發生了甚麼事,繼續進行他們那心愛的行為。這是栽培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下一代的良方,有事父母必定替他們擺平,甚至是在他們全不知情之下已安排妥當。
第二種更常見的就是表面向孩子叫停,但是卻語帶不忿地說:「停喇,小心點喇,碰到人家喇,被人家罵喇!」這一方面善用他們那種語帶相關的調子來暗罵你這些沒有帶孩子的人為何要那般小器,同時又向孩子宣揚「防罵」的機制,即是有人罵和批評時就要停,避免繼續捱罵。
第三種反應就比較高一層次。那就是溫和地對孩子說:「小心,撞到auntie喇,快向auntie說『對不起』。」小孩子立刻停止「惡行」,端正乖巧道歉。這就是好教養的例子,既清楚指出孩子的過錯之所在,又要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交待負責任。
還有一種更令人肅然起敬的回應就是對孩子說:「我們要尊重大家的空間,那是人家的位置,你不能強佔好位置,不應騷擾鄰座,乖乖的站在這兒便好。」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頭安靜下來,卻有那種成熟懂事「小成人」的風範,充分表現出家長讓孩子及早熟習或掌握大原則大道理的基礎課程的用心。
這幾個故事令我想起讀心理學初階時讀過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它說明兒童成長明辨是非與善惡的發展,由最低層次的為免懲罰或為得到讚賞而行服從規範。進一步就是為了遵從「好孩子」標準,滿足大眾期望認同而守規矩。最高境界的就是為了維護社會和大眾利益和福祉這些核心價值著想而行事。
父母自身的道德發展和價值,從他們的日常生活教育箇中可見一斑,所以,我相信,教子的方程式就是「人種的是甚麼,收穫的也是甚麼」呢!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