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2019
管治香港的卡夫丁峽谷
「卡夫丁峽谷」(Caudine Forks),典出古羅馬史。西元前 321年的卡夫丁峽谷戰役,是古羅馬帝國與另一個意大利部落薩謨奈人(Samnite)進行第二次戰爭。這場戰役沒有激烈戰鬥,但仍然沉重打擊了羅馬的傲氣。當時薩謨奈人得知羅馬人聚集一支龐大軍隊進攻家鄉,他們的領袖Gaius Pontius想出一條妙計對付,叫10個士兵打扮成牧羊人,謊說薩謨奈人正在圍攻意大利另一個部落Lucera,而羅馬指揮官竟深信不疑,且願意向Lucera伸出援手,跟隨牧羊人走上一條叫卡夫丁峽谷的地域,據說這是捷徑。
這個卡夫丁峽谷一共有兩條狹窄小路,羅馬軍隊從第一條狹路進入第二條狹路,走到盡頭才發現,去路被一道用石頭和樹木做的牆堵死了。於是他們撤回第一條狹路,但原來第一條狹路的出口早被薩謨奈人守住。羅馬軍隊已被重重圍困,沒有逃跑機會,只好投降。Gaius Pontius給羅馬人簽署一條令他們蒙羞的條約,並且迫使羅馬戰俘從峽谷中用長矛架起的形似城門的「牛軛」(yoke)下通過,藉以羞辱戰敗軍隊。後來,人們就以「卡夫丁峽谷」來比喻災難性的歷史經歷,而卡夫丁峽谷更成為了「恥辱之谷」的代名詞,
這場戰役主要是根據古羅馬史學家Titus Livius 的記載,而實情則頗受其後的史學家質疑。「卡夫丁峽谷」在今日能暴得大名,全靠馬克思之賜。1867年當馬克思的《資本論》第1卷出版,正值俄國廢除農奴開始走向資本主義之際,俄國學者和政論家對《資本論》提出,由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轉變的歷史必然性,展開了激烈爭論。結果到1881年2月16日,俄國革命家查蘇利奇(Zasulich)女士致信馬克思,希望他能加以解釋和說明。
馬克思給查蘇利奇的覆信,先後寫了一稿、二稿、三稿和四稿。這四份稿的看法和內容各有參差,要交由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專家分析,本文只是根據四稿為定稿。據馬克思指出:《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生產的起源分析,明確地限於歐洲各國,而俄國由於歷史條件不同,所謂「歷史必然性」並不適用。在覆信中,馬克思把「卡夫丁峽谷」比喻為不發達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巨大障礙,今日我們可以將「卡夫丁峽谷」引申為人們在謀求發展時所遇到的極大困難。
「卡夫丁峽谷」的誘因是甚麼?就是當年的古羅馬軍隊求快,想走捷徑,結果墮入敵人的陷阱。應用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卡夫丁峽谷」在中國的最佳說明便是「文革」,而「文革」的先兆則是1958至1960的「大躍進運動」,壞在那個「躍」字,制定「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甚麼「超英趕美」,結果各行各業都出現了浮誇風,欲速則不達,與現實完全脫節。
回頭看香港的管治,鄧小平制定「一國兩制」的方針,言明香港50年不變,不走樣,即使有漏洞也依舊保存,正是有先見之明,惟恐香港的回歸,會走入「卡夫丁峽谷」,所以決定以50年的時間,讓香港一制與內地一制慢慢融合,循序漸進。如果有人急攻近利,揠苗助長,把2047年的正式融合,提前在2019年出現,不從實際出發,其後果會是災難性的,不愛港,也不愛國。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