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2015
施政報告的樹人大計
今屆香港特首梁振英的施政報告,眾所矚目是他如何處理「佔中」後的問題。一般認為,這次「佔中」有這麼多青年人參與,在於香港青年教育的失敗,青年人對國家、民族的認識,顯然與回歸後特區政府所期待的存有差距,而這種矛盾的激化,是導致「佔中」運動出現的根本原因,問題其實已不限於政改,而是新一代青年,對回歸後的香港社會失望,其中或有一小撮人自然而然會懷念昔日港英的管治,由此而萌芽「本土意識」,泛起香港有如新加坡一樣會走向獨立的幻想。
這次的施政報告,梁振英提到三個「警惕」,其中最引人注目,便是要警惕根本憲制關係論述有偏離,他說社會須引導青年學生了解中央與香港的憲制關係,讓他們了解「高度自治」,而非「完全自治」。
特首甚至點名批評香港大學的學生會刊物《學苑》去年2月曾發表《香港民族命運自決》的封面專題。一份學生會刊物的文章,受到特首「隆重」關注,而且提升到施政報告的層次指責,令人感到非常訝異。
「港獨」之論本來是無根之談,不值一晒,而學生會刊物出現這類文章,最佳回應是通過同類刊物作出論辯,同時也可體現香港的言論自由。如今竟會在施政報告高調批評,若有人以為這是「打壓」,不如說是為這種論調鳴鑼開道,本來沒有多少人關注的文章,也會因為特首的「青睞」而拿來看看了。
最怕的是,特首將「佔中」事件與「港獨」掛鈎,以為這是「佔中」事件的源頭,那麼他恐怕是捉錯用神,會判錯症兼開錯藥,這是他在叫人「警惕」之餘,自己也要深切反省。不過令人可喜的是,他也察覺到青年人的不滿是港府長期以來對他們的前途缺乏關注,所以在施政報告建議撥出1.3億元成立「青年發展基金」,支持青年人創業。
另一方面,施政報告又建議更新中史及世界歷史課程的內容,希望此舉不是過去「國民教育」的翻版。其實今日香港青年人不只要多讀中史,更要多了解中國文化,對中國的儒、釋、道以至其他諸子各家,都要有所認識。愛國熱情必須從明白本國文化的優點起步。
但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長年累月的事,從孩提時代便已開始,所以若只關注青年教育,往往為時已晚,因為他們的思想已經成型。難怪很多領導人,不管是民主國家或是極權國家,都很注重小學教育,例如當年納粹德國的希特勒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其樹人大計也是大力發展小學教育。
這次特首梁振英的施政報告,與上兩任特首不同的是,他對小學教育關懷備至,其教育重點包括下學年起香港與內地中小學「姊妹學校」倍增至600間,並為參與「姊妹學校計劃」的學校提供一筆過撥款資助;另外,會與內地各省市加強合作,增加兩地學生交流機會,以及建議關愛基金向中、小學提供津貼,加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最突出的一點,便是調高小學學位教師比例至65%。這種做法的弦外之音,不言而喻,但也不能不讚他一句,他看得很遠。當然,他只是「種樹」,「乘涼」的是未來的特首。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