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2014
越南反華背後的美國因素
自今年5月13日起,越南多地發生打砸搶燒華資企業的嚴重暴力事件,造成中國公民傷亡和財產損失,破壞了中越交流與合作的氣氛和條件。
越南這一波暴力反華抗議,是過去30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凡事總有因果,解決問題先要找尋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佛家說因果,不是一因一果,而是多因一果,現今的越南反華,表面上是中越不和,骨子裏則有美國在背後撑腰。在今日外交上講實力的年代,越南當然不是中國對手,但加上美國因素,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中國方面難免會有點顧忌。
今次越南反華事件的源起,一切要從南海糾紛說起。一般認為,美國從2011年開始,根據太平洋形勢的變化,對中國進行鏈島包圍,有所謂「三島鏈」戰略。第一島鏈北起自西太平洋,靠近亞洲大陸沿岸的群島如阿留申群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等;第二島鏈源自南方諸島如馬里亞納群島、帛琉群島等;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組成。三島鏈形成了對中國的重重包圍,壓縮中國的海洋戰略空間在這個美國對中國包圍鏈中,最易擦槍走火的一環正是南海。中國、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所聲稱的領土和領海疆域,多所重叠,各自佔有部分島礁及進行開發,尤以中越和中菲的糾紛最多,越南近日的排華騷亂便是由此引發。
事實上,中越的南海爭端,可追溯至1933年法國乘中日開戰強佔9 島。而自越南脫離法國獨立後,也想侵佔這些島嶼。其實不管西沙南沙,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宋朝的海圖就有西沙南沙,明朝的鄭和海圖詳細標注了各島,而法國那時仍處於文藝復興時期。
中國曾經就南海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建議。早在12年前,中國與東協達成協議,旨在維持現狀,並鼓勵爭議國之間採行建立互信的合作措施。可惜共同開發的目標從未實現,擱置爭議只是各自表述主權立場,而且不斷各自開發資源和進佔島嶼。但對中國來說,南海除了漁獲和石油等天然資源豐厚,航道本身更具重要的戰略地位。
至本月初,中國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宣佈,中海油981號鑽油平台在南海西沙群島鑽探至8月份,中越雙方各數十艘船艇其後在鑽探現場衝突碰撞。越南隨後出現了大規模的反華示威。
中國現今可以做到的,是提升中國公民赴越南旅遊安全提示的級別,調整為「暫勿前往」,並暫停部分雙邊交往計劃,以及從越南撤出超過3千名公民。可是若事情繼續惡化,中越掀起戰爭的可能性仍是存在的。從歷史上看,中越從盟友到翻臉,已經歷多次衝突。文革時與南越在西沙群島之戰,改革開放後又與越南在諒山老山之戰,可謂戰事不息。
不過相信中國並不希望擴大南海糾紛,因為涉及的鄰國太多,對中國的睦鄰政策影響太大。另外還要看美國的取向。當越南與中國因南海問題劍拔弩張之際,駐太平洋的美國第七艦隊便表示,將增加越南與美國的軍事交流,顯然有其弦外之音。但中國的習近平也不示弱,趁俄羅斯的普京訪華,一方面表明會增強中俄軍事合作,另一方面則聲言會發展亞洲新格局,無非要給點顏色美國看看。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