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2
地溝油事件令人震驚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近日在十多個不同地點抽取39個食用油樣本進行調查,結果發現21個樣本含致癌物苯並〔a〕芘(Benzo〔a〕pyrene),當中4個超標。2個來自屯門一間糧油供應商樣本,超出國家標準(每公斤10微克)及歐盟標準(每公斤2微克)﹔另2個來自葵涌一間油行樣本,超出歐盟標準。
食用油含有苯並[a]芘這種致癌物質,一般所謂「地溝油」,香港也有稱為「坑渠油」,是指從廢棄食物或殘渣提煉出的油。苯並[a]芘其實是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簡稱PAHs)的家族成員,它存在於環境中,如汽車廢氣、山火及火山爆發等,也可在燒烤或煮濃的食物,或食油經過多次翻炸後出現。
地溝油不一定是貶詞,它若經過妥善回收和加工,可以有很高的利用價值,例如重製成生物燃料、肥皂和航空煤油等化工產品。地溝油成為問題,在於它成為食用油,會破壞食客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而且摻有地溝油的食用油,其外觀與普通食用油無異,也無明顯的異嗅,常用的檢驗方法無法鑒別,所以食客很易上當。
近年內地的不法之徒,從餐館或飯店等下水道或掏地溝回收,將已經使用過的廢棄油進行重新加工處理,將地溝油當食用油,引起輿論關注,被認為最具中國社會主義特色,因為在全球只有中國大陸才會使用地溝油,而且是唯一由民間發明的東西。其實據說地溝油在台灣也有,但不叫「地溝油」,而是叫「餿水油」,分別在於地溝油是從下水道而來,而餿水油則是從餿水桶回收而已。如今更想不到地溝油也出現於香港,情況令人震驚。
中國專家在2010年曾聲稱,地溝油佔全中國大陸市場的十分之一,當中包括街邊攤檔和高級餐館,用於炮製各式食物,如油條、羊肉串、水煮魚、麻辣火鍋等,食客根本不知道用來炮製食物的食油有毒。這項推斷基於全國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實際生產食用動植物油只有不到2000萬噸,因而算出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到300萬噸。
估計中國要徹底禁絶地溝油進入食用油銷售渠道,可能還需要 10年左右時間,因為中國在餐廚垃圾處理上,長期處於無政府狀態,給部份不法商販提供了灰色産業空間。事實上,不管是地溝油,或是坑渠油,或是餿水油,都屬於「黑心油」。
人性貪婪,故「黑心油」很難杜絕,這已不只是食油污染,而是道德污染。在內地,掏地溝油的人,據說一個月可賺萬多元人民幣,難怪吸引力極大。
香港也出現地溝油事件,是否說明香港的道德底線,已日漸走向下坡﹖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梁家傑已批評,政府監管食用油問題屬「後知後覺」,今年2月生效的食物追蹤機制,規定食物進口商及分銷商要記錄相關資料,初步證據顯示存有問題,巡查也有不足之處。委員會將於下月三日召開特別會議,要求政府交代。地溝油事件可說是敗壞香港道德的星星之火,政府責無旁貸,要徹底使它早日撲滅,不要燎原!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