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3/2014
「炸雞」能否起死回生?
昨晚筆者的電話響個不停,主要是朋友致電請教中信集團整體借殼上市相關的問題,但是筆者正在處理一項重要工作,在工作間忙得不得了,連用餐都在會議室,沒法詳細回答。大家吃甚麼?不知何解?同事們特有興致,竟然叫了一大桶韓式炸雞當晚餐。
去年,筆者在欄目裏談到韓國的炸雞風暴,當時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尚未播放。想不到時隔數月,該劇在無人看好的情況下意外熱播,人氣甚盛。不單止劇集中男女主角受歡迎,連帶他們在劇集中使用的產品也大賣,由於女主角在片中喜歡吃「炸雞」,現在竟然連帶韓式「炸雞」也彷彿起死回身,甚至是衝出韓國,闖進華人圈子。
近日,片中男女主角四處訪華亮相,收取天文數字的酬金,出席大大小小但僅數十分鐘的「見面會」,來去匆匆,彷彿生怕逗留時間太久而吃虧。不少韓國商家告訴筆者,這些酬金是這些藝人以往在韓國本地酬金的數十倍,國人可能不知道價格。筆者不談論我國企業是否出價過高,只是看華人的熱情已經讓人感到意外。
在華人地區,劇集所帶來的熱潮,竟然比在韓國更為熾熱,所謂「哈韓族」遍地開花。筆者認識不少韓國朋友,他們對華人這麼支持該國娛樂文化,一直感到迷惑。其實,華人喜歡韓國潮流文化有著眾多不同的原因。然而,韓國潮流文化的興起,同樣有著眾多的原因。韓劇最先以價廉物美搶攻市場,費用遠比自家製作的片集來得便宜,電視台實在難以抵擋當中的魅力。此外,韓國人與華人習俗看似相近,華人對此倍感親切。可是,這種親切感可能只是單向的。「漢字」在韓國早已廢除,年輕人根本不懂「漢字」,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漢字」名字,甚至不再有「漢字」名字,中國對他們而言只是異域。
九十年代末,亞太金融風暴後,韓國積極培養娛樂產業,韓國潮流慢慢開始在東亞區沉澱,不過,在金融風暴前,東亞觀眾對韓國娛樂文化絕對提不起勁,那個年代的韓國潮流,人家甚至稱之為「老土」,更諷刺韓國藝人的外表相當「重口味」。說句實話,金融風暴前,香港的娛樂產業雄霸東南亞市場,連當年的千頌伊(全智賢)也追港星,由此可見,時勢逆轉,一個產業的興起與衰敗只需十數年,這對投資市場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筆者在去年的欄目中提過韓國民眾頗為喜歡吃炸雞,炸雞店隨處可見,而近幾年來,韓國的炸雞店數量更加氾濫成災。原來,由於炸雞受到追捧,很多韓國家庭都去經營炸雞店,不少人將自己的資產作為抵押,從銀行貸款開辦炸雞店。韓國民眾雖然喜歡吃炸雞,但是他們的胃口也支撐不了市面上爆炸式增長的炸雞店,如此一來,大部分炸雞店生意不振,店主無力去償還銀行債務,韓國經濟因此陷入風險之中。
由於開炸雞店的資金大部分都是依靠銀行借貸得來,眾多韓國家庭去開炸雞店導致韓國家庭的負債率急劇攀升。隨著炸雞店的紛紛關張,銀行壞賬比率也如脫韁野馬一般,嚴重影響韓國銀行金融體系的穩定。這就是席捲韓國的「炸雞風暴」。
「炸雞」因相關劇集熱播而短暫重生,不少商家更打算來華擴充。不過,彼此也深明商道,潮流是很難持續的,估計僅能維持多數月。未來,這場炸雞風暴將會重燃,由於規模受劇集刺激而膨脹,屆時或許爆破得更為慘烈。
對於投資市場而言,劇集也帶來一定的啟示。在資本市場震盪的環境下,觀眾更加希望尋找「快樂」來麻醉自己,在一個幻想的空間獲得精神上慰籍。電視製作作為生產「快樂」為目的的產業之一,看到韓國的「快樂產業」如此蓬勃,影響力如此巨大,中國自身的快樂產業理應前途無限。在未來,若能成功定位,經濟回報定能遠超過目前韓國娛樂產業的效益。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