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2013
新股啟動 投行的好日子會馬上到嗎?
過去兩周,筆者在經濟通撰文談到内地券商的投資價值以及新股重啓後的情況,筆者不妨再整理一下梳順論點。
香港新股市場在第三季度明顯改善,但是上半年的情況相當不理想。筆者一直從事國際投行工作,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整體而言,香港市場並非太過景氣,與以往太平盛世相差甚遠。
不過,當筆者目睹內地同業的情況,他們的日子更為艱難,不少投行空談業務創新,但骨子裏卻無法擺脫過分依賴新股業務的境況。内地新股市場重新啓動,投行的好日子會馬上到嗎?
因新股業務停頓,內地投行業務同步陷入癱瘓,唯有將部分業務轉移到香港子公司,但是香港市場猶如聯合國般,競爭極為激烈,準備上市的企業來到香港,大開眼界,選擇大大增加,不少變得更為迷信外資,轉去選擇歐美投行,甚至是遠赴海外市場上市。
中國新股IPO市場在發展的道路上,波折無盡,經歷了第八次停頓後,將在2014年1月重新啟動。在中國證監會召開新聞發佈會的期間,筆者原本正在廣州整理資料,準備應邀出席一家美資財經媒體主辦的演講會,並就內地金融改革作主題發言。內地改革速度之外,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內地金融改革如箭在弦,或許有一天金融企業再次被允許混業經營的日子遲早會出現,但在這場競賽中,中國券商們,抑或是投資銀行兄弟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券商業對比起金融業兄弟、如銀行或是保險,實在是微不足道。筆者略舉數項資料,截至去年底,中國銀行業的總資產規模為中國證券業同期規模的75倍以上,而行銷網點的總數量則達證券營業部數量40倍以上,而債券承銷總金額則為券商承銷額幾近兩倍,銀行理財產品餘額總數也差不多是券商受託管理資本金的4倍,彼此競爭力相差甚遠。
按目前處境,當中國金融業一旦允許混業經營,沒有銀行做靠山的券商或者是獨立券商形勢絕不樂觀,上述數字表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證券行業若不創新、突破的話,就要挨打,競爭環境極為嚴峻。中國券商業競爭激烈,創新是唯一維持競爭力的手段,不過目前中國所有規模的券商不論大小均採取「金融超市」的模式,同業之間的產品和服務完全同質化。在成熟市場如美國,除了有大型綜合性券商投行之外,還有專攻不同細節的專家型小投行、折扣券商和地區券商,這些精品金融機構在中國幾乎是不存在的。
內新股市場重啟將成為券商投行業務的救命稻草,雖然短期內給二級市場帶來壓力,但這也代表了中國股市將從壞消息盡出的絕境中走出來。關於新股發行,估計需要至少一個月左右時間進行相關準備工作,預計到2014年1月以後,約有50家企業完成程式並將陸續上市。同時,內地將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監管模式將會是逐步推進股票發行從「核準制」向「註冊制」慢慢轉移。
IPO終於回來了,筆者認為投資者不應過分抱怨,倒應積極面對市場短期的波動。長遠而言,股票的質素取決於企業的業績和增長,新股數量的多與少不應是一個關鍵因素。如果新股品質好,投資市場一定歡迎。若整個市場把握是次改革契機,這對各方也將會是好事。
對券商而言,筆者認為規範與創新必須並肩而行,規範重點在於規範市場參與者、發行/定價機制、上市公司治理三個方面。在創新方面,中國目前熱議的優先股,個股期權等等都是行業需要加速發展的方向。
近年,不少有利券商業發展的政策一步步出臺,如證券業準入管制、擴展業務空間、提升杠杆水準等等政策,政策旨在提升行業全方位全面加速發展。在行業整體發展上,筆者認為區域股權市場和櫃檯交易市場也在穩步成型。而在資產證券化方面,雖進展緩慢,但潛力甚大。與此同時,在2013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甚速,而券商也加速了移動互聯網金融上的發展,在運用程式(Apps)、微博等等通訊軟體上全面推廣業務和產品。
制度改革和業務創新將會是券商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而產品多樣化、業務多元化則是券商業發展的方向,所有從業員必須重新構建思維,不創新,勢將被歷史的湧流淘汰。
【你點睇?】2024年國際外交上,誰是最大贏家?誰是最大輸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