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2016
台設計師平台網 助夢想家成長
台灣設計師平台網站Pinkoi面世4年,去年10月「登港」辦市集,兩日共錄得5,000人流,部分市民排隊近一個半小時仍不得其門而入。
台灣設計師平台網站Pinkoi上月「登港」辦市集,吸引大批粉絲到場。圖左為Pinkoi(台灣)客戶經理張宇辰(Zoe),圖右為Pinkoi(香港)客戶經理陳嘉露(Carol)。
Pinkoi由矽谷IT人一手創立,相信口耳相傳的力量,並可「化粉絲追隨力為購買力」。他們不盲目在各地「插旗」,反而只鎖定部分設計大國如日本、台灣,輔助各地「夢想家」成長,一同建立品牌故事。
登港辦市集 兩日5千人流
來自台灣的矽谷工程師顏君庭,雖為設計「門外漢」,眼見亞洲設計師欠缺「集中地」,難以凝聚力量、無統一宣傳空間,故4年前設立設計師平台Pinkoi,初時只以台灣設計師為主。
近年打響名堂,聚集來自亞洲6個地方、2.5萬名亞洲設計師,其網站註冊會員來自63個國家,人數達60萬,累計賣出120萬件作品,產品足跡遠至北歐、尼泊爾及克羅地亞等。
Pinkoi(台灣)客戶經理張宇辰(Zoe)表示,公司漸上軌道後,決心要做「亞洲最大設計師平台」,故在協助台灣設計師「走出去」後,即著手擴展業務至亞洲其他地方,積極在各地設立分公司。
鎖定設計大國 不盲目擴張
Pinkoi野心雖大,但絕不盲目擴張。Zoe稱,日本的工藝匠人在世界享負盛名,泰國則以色彩鮮艷的服飾見稱,兩國「皆很有能量、有自己的濃烈特色」,只要一想到設計,就會聯想到東京及曼谷,「鎖定新加坡嗎?首爾嗎?感覺沒那麼強烈!」
在東京及曼谷站穩住腳後,Pinkoi花費3個月時間,在本港籌備戶外市集,召集包括台灣、日本、泰國、澳門、中國內地及香港的設計師,與粉絲會面。
Pinkoi相信口耳相傳的力量,假設一個設計師擁有數百至1,000個粉絲,2.5萬名設計師即相當於千萬名粉絲,「力量可以非常驚人」。
Zoe笑言,公司最喜歡把「化粉絲力量為購買力」掛在嘴邊,一直銳意助設計師建立品牌,創造故事及商機,結合金流(cashflow)及物流。
她指,香港人個性及動作都很快,創作步調急速,創業也「風風火火」,反觀台灣創業家通常會把其創作內容包裝成一個完整品牌,要有清晰品牌概念、品牌故事、事先決定各個不同的生產線、定下目標,才著手經營,寧願穩打穩紮,也不要「做住先」。
不設上架費 作品具原創性
Pinkoi(香港)客戶經理陳嘉露(Carol)則指出,Pinkoi是一個公開平台,不設上架費,只有審核制,作品具有原創性及獨特性,便可在Pinkoi上擁有網絡專櫃。
近年Facebook(fb)專頁及Instagram(ig)網店蔚然成風,設計師為何要選擇Pinkoi?Carol表示,網站的最大優勢是整合金流及物流,反觀ig導購功能不太強,只是個照片分享平台。
在ig陳列商品,如追隨者有意購買,就要個別聯絡店方,洽談顏色及價錢,還需要「影低張過數紙」,中間容易出現溝通錯誤,而且時間成本很高。Carol指,在一站式的網頁平台上,粉絲不但只會「派like」,而且會掏錢購買,現時的支付方式包括PayPal、支付寶、LINE Pay及微信支付等。
另外,Pinkoi每位設計師的fb專頁都可以加入「plug-in」(網絡插件),在封面照片上按「Shop Now」,就可連結至Pinkoi網站,另外,亦可將網站上所有東西「嵌入」fb,令設計師毋須分開經營。
Zoe表示,四歲大的Pinkoi仍是一間新公司,離成功仍有很大距離,但正因為Pinkoi是新公司,故份外鼓勵新品牌,感覺猶如設計界的「孵化器」,彼此共生共榮。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