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2015
藝術與塗鴉
同樣是一首經典古典結他協奏曲, “Concierto de Aranjuez”由不同的結他大師John Williams 和Pepe Romero演繹,視聽效果卻可以截然不同;前者左手運指如飛,右手撥弦技巧純熟,音色準確,如珠走玉盤,不論快版(Allegro)、慢版(Adagio),John Williams令此曲的精髓表露無遺,令人聽出耳油;後者演奏此曲的技巧無庸置疑,演繹方法卻有不同,音色澎湃,充滿動感,或可稱之為豪放式演繹。
John Williams 版:
Pepe Romero版:
無論古典結他大師如何演繹此首名曲,他們總要在相同的調子(key)、音符(note)、樂章的節奏(tempo)的規範下演奏,音樂的演繹方式大可自由,樂譜卻要跟足,這是受過嚴謹音樂訓練的音樂家對原創音樂家的尊重,更是音樂家受到的約束。
無論如何,兩位大師如沒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如何可稱為藝術家(artist)?
繪畫這種視覺藝術卻不同,誰人拿起一塊布或一張紙,一支筆或一把掃,一些墨或油彩創作一張畫,隨時可以自稱畫家或藝術家,繪畫者可以天馬行空,發揮無限創意,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束縛。
「藝」古時謂禮、樂、射、御、書、數;才能也,亦即是狹義的「技藝」,有高超的技巧才能發展出藝術,沒有高超技巧的繪畫者的作品,或可稱之為平庸的藝術、塗鴉。
九龍皇帝曾灶財的街頭塗鴉(書法),梁文道認為「絕對是港人的集體回憶,亦啟發我們重新思考何謂藝術」;書法家易斐卻認為曾灶財的塗鴉(書法)值得尊重,卻難登大雅之堂;劉健威卻批評特區政府拒絕肯定曾灶財的藝術地位,可見不同受者對何謂藝術有不同的觀點。
蘇富比最近曾拍賣曾灶財的塗鴉(書法),這是否意味着曾灶財的塗鴉(書法)已登大雅之堂?M+博物館也收藏曾灶財的作品,這是否亦意味着曾灶財的塗鴉(書法) 的藝術地位已得到特區政府肯定?
書法藝術是書法藝術,塗鴉是塗鴉,兩者不應混為一談。劉健威認為曾灶財的塗鴉是書法藝術,力排眾議是為了顯示自己獨具慧眼,不愧藝評人的身份?
M+博物館誇言「M+希克藏品(M+ Sigg Collection)一共有1,510件藝術品,最早期的作品可追溯至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接著是來自無名畫會(No Name Group,成立於七十年代中,被視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前身)及星星畫會(The Stars,於1979年舉辦第一屆和第二屆星星畫展的知名前衛藝術團體)的作品,並涵蓋由1979年開始崛起至2012年初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藏品橫跨所有媒介,包括油畫、雕塑、攝影、行為藝術、錄像、裝置及多媒體藝術。」我瀏覽完整的M+希克藏品捐贈藏品名單及收購藏品名單,大部份藝術家的創作意念糢糊,題材單一,如張培力的「X系列」,張曉剛的「血緣系列」,唯獨欠中國當代藝術的四大天王之一岳敏君的作品。
M+博物館推許「希克藏品」之「其中國當代藝術藏品被公認為由1970年代至今中國當代藝術品中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和最重要的收藏」,M+博物館是否作英雄欺人之語?烏利‧希克看不上岳敏君的作品?還是烏利‧希克當年看走漏眼,不認為岳敏君十多二十年後在油畫界會有任何成就?
M+博物館將「希克藏品」大吹特吹,誇大「希克藏品」的重要性和涵蓋面,只是往自己臉上貼金,意圖令到納稅人覺得物超所值。
由是觀之,購入「希克藏品」只是主事人當為「政績工程」,當中有沒有利益輸送,主事人是否力有不逮,對中國當代藝術是否認識不深、不廣,我有很多疑問。47件收購藏品花了納稅人1.77億,平均一件3百多萬,主事人當時如何跟烏利‧希克討價還價,出價時是否以拍賣價作為參考,捐贈藏品是否計價?當中的藝術家大部份在藝壇的地位不高,主事人當時如何作出取捨?岳敏君的作品欠奉,主事人如何自圓其說「希克藏品」是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和最重要的收藏?種種問題,M+博物館的主事人是否應該一一交代?
個人看法是烏利‧希克的收藏策略是囫圇吞棗,而他只是一個投機份子,「希克藏品」的藝術家創作意念狹隘、單一,藝術境界不高,「希克藏品」是蔫豬頭遇上「萌」鼻箁薩,讓他撘上一程順風車,撈個盆滿砵滿。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