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5

鄭板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天介紹清代名士鄭板橋的一段話:「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

 

  生於1693年,死於1765年。做過山東範縣、濰縣縣令,因鬧饑荒為人民請求賑濟,觸怒上司,於是辭官。

 

  鄭板橋工詩、詞,善書、畫。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一生畫竹、寫竹最多,次則蘭、石,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上引文句,是他著名的兩幅字之一。題為「吃虧是福」,意思是人生有滿有損,有盈有虧,滿足的時候,其實潛伏了受損之機;有虧欠的時候,實際上就會慢慢充盈。對自己有損就是對他人有益,這樣在外就可以得到人情的平順,在內就可以使自己心安,既平且安,就是有福了。他的另一幅字是「難得糊塗」,內文是:「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這兩幅字,後人常奉為人生至理。人類社會似乎人人都想佔便宜,誰也不想吃虧。也有人說「吃小虧佔大便宜」,甚至「吃虧就是佔便宜」。但鄭板橋並非認為吃虧和難得糊塗的目的,是要佔便宜,甚至不是為了福報,而是為了心安,為了人際關係的平順。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話》被欺凌 | 姜大衛兒子姜卓文分享年少經歷,長大如何走出無自信、隱藏自已的陰霾?► 即睇

我要回應2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Comment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靚姐發表於 2015-7-13 01:07 PM
  • #3
  • 我個女都咁大嘞, 卻只見過兩三個可以真正叫得做温柔敦厚並不介意吃虧的真誠老實人。 單從外表觀察, 他們起碼快樂; 所以我相信真正心胸開闊不計較的人量大隨之福之所以大是因為他們身邊大多數的人都特別維護他們(有良心唔喺一味揾着數嘅好人其實都唔算好少)。

    這世界的所謂聰明識計幾條死數(有啲數叫做變數或天數喺冇人計得到嘅)的人實在太多太多, 而本來不糊塗而難得肯扮糊塗當然是豈止世俗嘅聰明咁簡單。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ctang8發表於 2015-7-13 12:10 PM
  • #2
  • I wonder if that works today. If people take advantage of you today, they will be proud as more clever than you instead of feeling guilty.

    But what remains true is what you don't know will not hurt you. The trick is how you sort of knowing what is happening but decide not to pursue the truth and leave it there. Lesson for happiness.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The Craft of Time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