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7 00:00:00
使命為本的社會企業
鍾偉成
鍾偉成
鍾偉成 社會工作碩士、工商管理碩士、註冊社工
明途聯繫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社會企業總會義務秘書。1994年加入香港心理衞生會。98年於該會轄下的社會服務大樓創辦第一間「卓思廊」綜合商店,其後在醫院分別開辦便利店及復康用品專賣店,成功打造「卓思廊」成為零售服務的品牌。02年協助香港心理衞生會成立「明途聯繫有限公司」,積極以社會企業模式發展零售、餐飲、出版、市場推廣、網購及清潔等30個社企項目。2017-18年度公司總營業額達1.45億港元,僱用180多位員工,其中6成半僱員為殘疾人士。
面對香港營商的困難,高租金、大型連鎖店的壟斷、昂貴的人力成本、每天在上升的原材料價格,加上架床疊屋的監管法規,不長於商業營運的非政府機構或社企工作者,為什麼仍堅持發展社會企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如前文所說,社會企業未必是新生事物,或許只是不同時代產生的「潮語」。合作社、社區及本土經濟發展項目、自負盈虧的社會服務可能都是社會企業的前身。在新名詞下,不同的是現在更重視產業的可持續性、獲利能力、企業化的管理及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力。今時今日,很少人在發展社會企業時不考慮上述元素,但對於非政府機構來說,考慮反而多一點是怎樣透過發展社企去處理及解決社會問題。
以我創辦的社會企業 - 「明途聯繫」為例,在我們一百七十多名員工中,有七成是精神病康復者。他們的失業率比健全人士高十倍,能夠留在同一份工作的時間很短,經常轉工,在工作間的人際關係不大和諧,工作能力某程度受到病徵或服藥後的副作用影響,在講求經濟效益的主流勞工市場,很難將他們吸納。因此,不少有能力公開就業的精神病康復者,長期以學員身份留在庇護工場受訓,既沒有僱員的保障和福利,就算從事生產工作,亦只能支取微薄的訓練津貼。據統計,只有百分之十的殘疾人士正參與有酬的經濟活動,而有能力公開就業的殘疾人士的失業率達百分之三十。現時有一萬名殘疾人士在庇護工場工作,二千多名具公開就業潛力的殘疾人士正接受輔助就業服務,期望可以受訓後從投社會。
雖然非政府機構已十分努力培訓這些殘疾人士,為他們選配合適的僱主,並且提供各種就業輔導及僱主獎勵計劃;然而,面對市場對殘疾人士的誤解、工作要求的複雜性及時起時落的經濟環境,在在影響他們重投主流勞工市場的機會。因此,殘疾人士公開就業的需要就成為香港心理衞生會開設「明途聯繫」的使命根源。為殘疾人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就是「明途聯繫」的基本社會使命。
有些人以為我特別喜歡做生意,對我來說營辦社企是我履行機構交托給我的使命的工作手法。社會工作美妙的地方是社工能夠運用不同的專業知識及社會資源,在不同處境幫助有需要的群體,就殘疾人士的就業需要,我們可以為個人提供職業輔導,或可透過政治遊說政府推行配額制度、稅務豁免或工資補貼等政策。當然也可以商業模式營辦社會企業,為殘疾人士打造另類就業市場。要一個社工掌握營商知識和技巧是一個歷程,或許要「多交學費」,但對大部分創業者來說,就算是商學院出身,他們要走的冤枉路也差不多。面對社會種種問題,非政府機構不會坐視,亦不會等待已失衡的政府及市場去解決問題。我們需要更多願意做生意的社工,也需要更多有社會理想抱負的商界人士加入我們的行列,為弱勢人士發展屬於他們的事業。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