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5/11/2012

分享關愛 不計回報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錦

    李錦

    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 聯合創辦人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 墨爾本大學經濟學士

     

    -主講超過200場「親子、理財」講座及研討會

     

    -與中、小學校及社區組織合辦「4S課程」,以非牟利推動理財教育

     

    -著有親子理財暢銷系列《理財錦囊》,《從一元開始》及《從父母開始》

     

    -30年金融經驗,前投資銀行董事、證券策略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nancialeducation

     

    Email:childfinancialeducation@gmail.com

     

    Whatsapp:5233 6418


    親子理財

    本欄每月更新

  製造多些機會,讓孩子做一些公益事務,但應只是為了幫人,不要每次也計較回報。他們日後所得到的肯定比眼前多得多。

 

  除了多讀有益身心的書本,父母也可身教,平日分享正面信息,教導孩子欣賞人和物;參與社會服務、分享與學習,慢慢地孩子會建立同理心,關懷別人。

 

  其實不論是去探訪老人院、去內地探訪鄉村學校、步行籌款等,只要是有意義,幫到人都可以去做。

 

  例如在長假期中抽部分時間(不是只去一個下午),連續數周去老人院當短暫全天義工。孩子可能開始時不適應,或有點抗拒,但能慢慢適應下來。他們除了會了解老人院的運作,也知道長者的生活作息、運動時間表、娛樂,安排等等。

 

不斤斤計較

 

  我的兩個兒子也先後在暑假期間去老人院當義工。老人院因材分配工作,大兒子年紀較大,會跟隨修女去買食物,拿包裹去寄、掃樹葉、整個下午入信紙…小兒子則會幫手油漆、拿碗碟、飯餸給長者,扶長者慢慢走路、運動等等。

 

  兒子起初覺得沉悶,院內有味道,在戶外要曬半天,但不久便習慣了。照顧/接觸老人,他們會了解老人的想法,接受並且愛他們的缺點和優點,慢慢建立同理心。筆者在之前先做出探訪,了解過後才叫兒子去做。

 

  重要一點,是讓孩子明白參與是為了幫有需要的人。

 

  告訴孩子去做這些事情只是為了一個原因 :幫人是應該,幫得幾多得幾多。千萬不要說「幫人是讓你們知道自己幾幸福」;或是「為了在找學校時,履歷會看起來更豐富」等等。

 

  倘若我們做甚麼事也是先為了自己利益打算,試問孩子長大後又怎會不斤斤計較、機關算盡,「冇著數就唔做」?只顧自己!

 

我的開心事

 

(一)我們參加「奧比斯」的盲俠行籌款活動,超過一萬人參加,義工數以百計,雖然只行了10公里(一半路程),但也分享到參加者的熱誠和助人的喜樂。

 

(二)一好友送了門票,去看由志蓮淨苑主辦,「浙江昆劇團」表演的一齣「未生怨」。故事講孝道,因果等佛學/人生哲理,很感人。加上在蓮園內的「天王殿」前露天舉行,莊嚴的大殿建築,配上精湛的演出,給我們一個愉快及充實的晚上,感恩。

 

(三)有一日忘記甚麼原因在電梯內引吭高歌,忘記門即將打開,結果同事瞪大雙眼,想我是否瘋了,哈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香港好去處推出小紅書版!立即追蹤@通仔GoGoGo 以獲取最新情報!►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8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李錦(作者)發表於 2012-11-21 03:28 PM
  • #9
  • Dear all,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support and feedback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林心發表於 2012-11-20 11:40 AM
  • #8
  • 欣賞筆者的做法, 相信要持之以恆才能養成習慣, 無論如何都值得學習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WaiwaiPIG發表於 2012-11-18 03:59 PM
  • #7
  • 其實,由小開始對小朋友灌輸施比受更有福的概念是好的,就好像我的一個友人,兒子快七歲了,本來也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小孩,對什麼都不關心,還懂得厭棄人,之後沒少帶他去做義工,他就由一個小少爺變做一個乖寶寶,對人都是彬彬有禮的,可見教育從小做起,真的是有根據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kakaluk92發表於 2012-11-17 10:46 PM
  • #6
  • 像導演、藝人張堅廷一樣,帶著自己的兒子到內地山區探訪,以身教示兒,要兒子明白不是每個人都是過得幸福快樂,總有些人過著貧窮、饑餓、疾病,自己生活在香港已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要知足常樂時,同時亦要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Love_Forever發表於 2012-11-17 01:02 PM
  • #5
  • A lot of parents do not know how to raise their children. Even when their are young, a lot of parents always say to their children, "if you do this, then you will get this". This is why children, as they grow up, only do things when they can benefit from them.

    We need to teach our children that, the process is important too, sometime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end result. Helping people in need is something all parents should teach their children. This world will be a better place when all of us do this!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cl發表於 2012-11-15 06:49 PM
  • #4
  • 人不是獨自活著,所以讓孩子明白互助互愛是極需要的一課,可以很快地將原本自我的小孩帶入群眾中,學會關懷他人,了解他人之需要,過程會明白獨自快樂不及與眾同樂,愛分享才是人生存其中之一目的。助人為快樂之本,幫人也同是幫自己成長,如更多家長也如此教子女,世界就更美好!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mallfive發表於 2012-11-15 04:43 PM
  • #3
  • 告訴孩子去做這些事情只是為了一個原因 :幫人是應該,幫得幾多得幾多。千萬不要說「幫人是讓你們知道自己幾幸福」<---like~!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Who_am_I發表於 2012-11-15 03:17 PM
  • #2
  • 現代人偏重個人利益,忽略其他人的感受,又事事斤斤計較,可幸有人如筆者與其兒子般,以「助人為快樂之本」去幫助弱勢社群,不為入讀名校等個人利益,可為社會產生正能量;另外,孩子能夠在頗惡劣的環境下完成工作,亦可鍛鍊其刻苦耐勞的性格。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