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22/10/2024

諾獎、核武與正視歷史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有關核武器的新聞,最近被媒體炒得很熱,其一是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日本一個原子彈氫彈爆炸倖存者組織,令人猜測,諾貝爾獎委員會可能是想藉此來提醒人們,使用核彈會給人類造成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奉勸掌握核武的人不可輕舉妄為;其二是一些專家預測,一旦俄烏戰爭再升級,例如烏克蘭在北約支持下向俄羅斯境內發動新的攻勢,造成俄羅斯難以阻擋,可能會導致俄羅斯動用戰術核武器;其三,遭受伊朗導彈襲擊的以色列是否會在反擊中炸毀伊朗的核設施?這雖然不是直接使用核武器,但其後果可能與使用核彈差不多。這些都不是無端臆測,而是實實在在可能發生的危險,關係到千千萬萬無辜平民。所以,很多人認為,這都與今年諾獎有關。

 

日本一個原子彈氫彈爆炸倖存者組織,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AP)

 

  最近又出現新情況,南韓首都首爾市長吳世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使有引起國際反彈的風險,南韓也應該製造核武器,以加強對北韓的防衛。據報南韓民調顯示,超過七成的南韓人支持發展核武。看來,中國一直堅持強調的「朝鮮半島無核化」,如今已基本沒有可能,這對中國來說非常不利,因為一旦在朝鮮半島爆發核戰,或者出現核安全事故,最直接受影響的就是中國。

 

核武危害遺患後代,教訓需牢記

 

  核武器可以造成毀滅性打擊,在冷戰時期是美國和蘇聯相互制衡的武器,兩國都意識到掌握了足夠數量的核武器,才可免受對方的訛詐,並有能力向對方展開「第二次打擊」。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和俄羅斯開始拆毀部分核武器,令世界遭受核彈打擊的威脅大幅降低。但在北韓反覆進行導彈試驗並宣布掌握了核武技術之後,國際局勢明顯改變,核風險急劇上升。如今,俄烏之戰又進一步推高了爆發核戰的可能性。雖然有人說,俄羅斯只是在對烏克蘭進行新的「核訛詐」,但莫斯科決定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可能性不能低估,這與北約不斷升級對烏克蘭的軍援有關,也與俄羅斯軍隊用常規武器打不贏現代化戰爭這一嚴酷現實有關。

 

 北約不斷向烏克蘭增援,俄羅斯使用戰術核武的可能性不能低估。(AP)

 

  無論戰場上出現甚麼樣的變化,指揮戰爭的領導人都必須牢記歷史教訓,要清醒地意識到核戰爭不只關係到眼前的勝敗,而且會遺患後代。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戰場地區的軍民,還包括當地和周邊廣大範圍的大氣環境、土壤水質以及生物種類。受影響的可能是幾代人,有些破壞性的改變將永遠無法逆轉,因為當今核彈的破壞力,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軍在日本投放的兩顆原子彈要大很多倍。

 

日本教育嚴重偏頗,只講「受難者」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過核武打擊的國家,日本人幾十年來堅決反對核武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正確的。與此同時,日本普遍存在的「受難者」情結,很大程度上與日本人幾十年來接受的教育有關。今年5月在日本旅遊時,我先後參觀了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長崎和平公園、長崎原爆資料館及原爆中心點,在每一處都遇到當地老師帶領大批中小學生參觀展覽,並見到老師在展館外給學生發放午餐盒飯。由此可見,日本的中小學教育包括了核武危害這個內容,而且是用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恰當形式進行。

 

  在資料館內,大量實物、模型和影視作品,重點介紹了美軍投擲原子彈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當地的破壞,詳細對比原爆前後街道、建築、河流的變化。有些沙盤雕塑十分逼真,燈光效果很好,構成一種視覺震撼,可以體會到製作者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原子彈對廣島造成嚴重破壞,遺患幾代人。(AP)

 

  但在這些帶有教育性質的資料館中,我沒有在前言或結束語中看到有關二戰較為完整的介紹,例如美國動用原子彈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最根本原因是甚麼,沒有見到關於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的相關內容。換句話說,這些資料充分闡釋了核武的危害,突出了日本平民遭受的切膚之痛,但沒有讓參觀者同時清楚地意識到,造成這次災難的罪魁禍首是日本當時的領導人,以及那些指揮日軍偷襲珍珠港、肆意侵略亞洲鄰國並在當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日軍將領。

 

  在當地參觀給我的印象是,設計展品的出發點可能僅僅是為了強調日本遭受核打擊,希望後人記住當時人們遭受的痛苦。雖然強調核武的危害並無不妥,提倡反核更是正確的主張,但我認為,紀念館中的展品只突出了歷史事件的一個方面,未能全面闡釋前因後果,因此容易令後來出生的日本人產生「受難者」情結,甚至不排除想為祖輩復仇。從教育後代的角度來看,日本這類紀念設施存在嚴重的偏頗,而這種教育理念已經影響了幾代日本人。

 

日本原爆紀念設施展覽內容偏頗,易令新一代日本人產生「受難者」情結。(AP)

 

正視歷史取信於鄰,責在領導人

 

  中國領導人經常強調,日本需要正視歷史。其實,日本領導人非常清楚這一要求指的是甚麼,只是由於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首先考慮自己的政治前途,不願在這方面作出努力,怕「違背民意」,因為幾十年來的教育(「洗腦」)使得很多日本人未必願意承認,他們的祖父或曾祖父輩發動了侵略戰爭,而遭到核武打擊則是日本不投降、日軍拒絕放下武器的結果。

 

  要改善中日關係,日方需要正視歷史。只有當日本領導人拿出勇氣,正視歷史,才有可能令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有穩固的基礎,否則雙方的經濟交往也難以發展,即使是多年前的「政冷經熱」如今都很難做到。當然,國際局勢的變化對中日關係的影響也比以往更大,領土爭議、地緣政治等因素,令日本領導人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更難作出改變,對此各方都需要有足夠的認知,不可存在幻想。

 

日本領導人需拿出勇氣及正視歷史,才能令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有穩固基礎;圖為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AP)

 

停止戰爭人心所向,核戰不能打

 

  當今戰爭風險日益增加,受害範圍會不斷擴大,在如此惡劣的國際環境下,停止戰爭是人心所向。無論是在烏克蘭還是在中東,都存在核危險(以色列和伊朗都有核能力),因此必須盡快通過外交談判,以政治解決方式停止戰爭,否則就有可能出現核戰,而核戰是絕對不能打的,因為核戰沒有贏家,只會留下無盡的痛苦甚至悔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