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12
十八大後的國家領導人
上周末在清華參加座談會,題目是「未來十年」,目的顯然是要評估十八大新班子接任後的形勢。科大經濟系舊同事李稻葵從2005年開始便每季一次在清華組辦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中國宏觀經濟座談會,每次觀眾記者都逼爆講堂,座談會亦已成為清華「大學級別」的品牌,我過去亦參加了20多次算是常客,對我掌握有關內地經濟的各家觀點大有幫助。
今次座談,與以往的稍有不同,除了經濟學者、官員與政商名人外,還找來幾位內地頂尖的政治學者參與。政治學者很注意未來國家領導人的出身背景是否對他們政策有甚麼影響,我旅途困頓,連續幾天都因各種事務忙碌睡眠不足,在台上苦苦支撐著沒打瞌睡,很多發言都聽不進去,但有一點卻十分清楚,就是習近平與李克強都上過山下過鄉,對農民進行過「參與式觀察」,對他們十分了解,而中國人口現在雖已有51%住在城鎮,但絕大部分中國人民心態其實仍是農民意識,所以懂得農民才懂得中國,才了解民間疾苦。
博士上任 回歸「傳統」
下月中共十八大將選出新一代領導人,傳習近平(右)及李克強將接班。(資料圖片)
回港後翻查各國家領導人的資料,倒也有趣。毛澤東、鄧小平是軍事強人出身,已是眾所周知。江澤民是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畢業生,朱鎔基在清華也是讀電機,二人都有工程師背景。胡錦濤在清華唸的是水利工程,溫家寶在北京地質學院畢業,也是工程技術人才。習近平本科在清華當工農兵學員讀化學工程,後來在職兼讀,得清華馬列主義政治教育法學博士學位;李克強在北大得經濟學學士與博士,二人的專業背景與前任的工程師們開始出現差別。
說到學歷,國家領導人中來屆出現博士,這在台灣及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南韓,這是常態,但在當代中國,卻是新生事物。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到,從宋朝開始,在中國要進入官僚系統便要考科舉,中不了進士連縣官也做不了(除非官位是買回來的),西方漢學家愛把進士比作博士學位,舉人是碩士,秀才是學士。現在習近平與李克強兩位博士即將上任,恐怕是回歸傳統。
政策取向 預測南轅北轍
若說領導才能,江澤民是學運先鋒,朱鎔基(朱元璋的第十九世孫)當過清華學生會會長,80年代做過清華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胡錦濤在清華時是著名的高材生,除了一科之外,其他所有科目都是滿分,課外活動參加過歌舞劇《東方紅》的演出;李克強則當過北大學生會會長一職。由這些可見,這批領導人都是他們時代的精英。
在清華的座談會中,大家對新領導人將來的政策取向,有著南轅北轍的不同預測及評估,但若說有甚麼期望,似乎大家都認為在經濟政策上,不應再搞2008年的四萬億救市。那次救市,起不了正面作用,事後亦證明後患無窮。
轉載自晴報http://skypost.hk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