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2021
【Bitcoin狂潮再起】比特幣是特殊金融泡沫,還是可取代黃金的新型避險資產?
新冠疫情爆發催生了無現金支付的需求,加速了電子支付與數碼貨幣的普及。期間比特幣(Bitcoin)價格持續狂升,屢創歷史新高,本周更首度突破5萬美元(約39萬港元)大關,被追捧為可以取代黃金的新一代避險資產。究竟這波比特幣強勢漲價只是一場金融泡沫,還是象徵著加密貨幣已步入主流,升格為公司儲備資產的主要配置?
比特幣與黃金同具稀有性
自2020年3月起,比特幣價格迅速飆升,從當時5,000美元左右的價位,一路暴漲至5萬美元以上。加密資產管理公司 Bitwise指出,當比特幣價格達到5萬美元的水平,整體市值將等同於黃金市場的10%,即是9兆美元左右(約70.2兆港元)。
為甚麼比特幣經常被拿來跟黃金比較呢?主要原因是比特幣像黃金一樣具有稀有特性。黃金是一種儲量有限的稀有金屬,早晚有開採殆盡的一天。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估計,地下蘊藏的黃金礦石儲量只剩下20%,大概有5萬噸左右。自2019年起,全球黃金開採量已開始放緩。
至於比特幣,同樣是限量供應的稀有品。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經濟。當時,有一個化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人士發表了一篇題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構想出一種不受政府或其他中央機構控制,又永不超發的加密貨幣,讓它成為不受環球金融危機影響的資產。
中本聰於2009年1月3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一部小型伺服器上挖出首批比特幣,圖中是產生首批比特幣的原始區塊鏈。(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比特幣限量發行2,100萬枚
這種加密貨幣可透過高效能電腦「挖礦」產生。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利用一部小型伺服器挖出首批比特幣,加密貨幣正式誕生。2010年,比特幣首次交易的價格約為0.0025美元,跟當下5萬美元的天價相比,已暴增2,000萬倍!
中本聰釋出比特幣軟件時,已定下嚴格的發行框架——挖礦量每4年減半,發行數量上限設定為2,100萬枚。最近一次開採量減半發生於2020年5月12日,這也是比特幣推出至今第三次啟動減半機制。換言之,如今利用電腦挖礦所獲得的比特幣,只有比特幣發行之初的八分一。現時已開採的比特幣數量約為1,700萬枚,估計到2140年便會達到上限。
金價回落投資者急找替代品
1900年,美國實行金本位制度,直接將貨幣的價值與黃金的價值掛鉤,在不增加黃金儲備的情況下,不能增加貨幣供應,自此奠定黃金在資產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地位。儘管美國為對抗全球經濟大蕭條,於1933年放棄了金本位制度,但仍無損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角色。
一直以來,每逢金融市場出現波動,投資者就會購入黃金作為避險工具。可是,最近情況卻有所改變。黃金價格於2020年8月升至高峰後逐漸回落,促使部分投資者開始尋找另一種兼具升值空間與高流通性的資產以作替代,最終看上了比特幣。
投資機構與大企業紛紛進場
英國資產管理公司Ruffer將2.5%的資金用作投資比特幣。美國萬通人壽保險公司(Massachusetts Mutual)亦已在比特幣上買入價值1億美元的比特幣。普華永道的最新調查報告更指出,摩根大通(JPMorgan)、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花旗集團、渣打銀行、星展銀行等傳統投資機構,均於2020年加入掃購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貨幣的行列。
更有重要的是,大型企業也開始採用比特幣作為主要儲備資產。2020年9月,持有大量現金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購買了38,250枚比特幣,以作公司資產配置。同年10月,電子支付公司 Square以總價5,000萬美元買進4,709枚比特幣。2021年2月,特斯拉(Tesla)宣布已購入價值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的比特幣,刺激比特幣漲價2%以上。
10年內比特幣泡沫3度爆破
目前各國狂印鈔票來推動經濟,美國聯儲局亦預告會維持低利率政策,使市場資金浮濫,再加上疫情持續,為全球經濟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於是愈來愈多機構投資者與企業搶買比特幣,以求對沖風險。摩根大通指出,隨著大量資金轉進比特幣這個「數碼黃金」,將會加快黃金價格下跌;如此一來,可能再會刺激金融機構加碼投資比特幣,進一步推升比特幣價格。
面對這波比特幣狂升的勢態,難免讓人聯想起2017年12月的比特幣泡沫。當時,比特幣從4,000美元不到的價格,在3個月內暴升至接近2萬美元。進入2018年泡沫隨即破裂,跟著價格一路走低,及至同年12月已經跌去80%,近2,800億美元(約2.2兆港元)完全蒸發。事實上,最近10年內,比特幣崩盤80%以上的泡沫爆破事件便發生過3次了。
女股神看好比特幣作避險資產
然而,看好比特幣的人認為,這波比特幣漲價跟2017年底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今次不是只有散戶在跟風炒作,還有很多著名的金融機構與大企業都先後進場。當然也不可排除,機構投資者在各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情況下,傾向追求巨額回報的投機心態。
因精準預言Tesla股價大漲而一戰成名的「科技女股神」凱薩琳・伍兹(Catherine Wood),就非常看好比特幣。她認為,比特幣是世上最適合用作對沖通貨膨脹的資產,預期未來會有更多公司購買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她又預言,如果愈來愈多機構投資者進入比特幣市場,其價格有機會升到40萬至50萬美元(約312萬至390萬港元),日交易量更可能在4年內超越美股交易量。
「科技女股神」伍兹認為,當各大科技公司認真了解過比特幣技術後,便會考慮將比特幣用作儲備資產配置。(圖片來源:ARK Invest官網)
巴菲特:比特幣是夢幻泡影
另一「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多年來則一直看衰比特幣,主要原因有三:首先,他認為比特幣是沒有生產力的資產,當前的價值僅是來自投資者的樂觀想像,以為他人未來願意付更多錢買比特幣;其次,他覺得比特幣不適合用作交易媒介與計價單位,不算是貨幣,只是「夢幻泡影」;最後,他只會投資自己了解的東西,而他並不了解比特幣。巴菲特更指出,許多人喜歡賭一把,投資自己不了解的東西才會覺得更加刺激。
兩大股神各自表態,分別代表了看好與看衰比特幣的兩大陣營,似乎「股神 vs 女股神」的世紀之戰,經已在華爾街悄悄展開。近日,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發表了對比特幣抱持疑慮的看法,讓這場世紀之戰的戲碼增添變數。
耶倫指出,雖然加密貨幣與虛擬資產等新科技可為經濟前景帶來希望,但很多時也會被用作網絡犯罪,令洗黑錢、恐怖分子融資、私穩風險等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故此政府必須推出新措施來進行規管,以免加密貨幣淪為洗黑錢的渠道。
「股神」巴菲特於2020年接受CNBC電視訪問時表示,自己沒持有比特幣,也未曾擁有任何一款加密貨幣,未來亦絕不會有。(圖片來源:Investopedia網站)
比特幣泡沫形態獨一無二
歸根究底柢,機構投資者最在乎的始終是利潤。當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全球經濟步向復甦,貨幣政策亦會從寬鬆轉向適度緊縮。這時候,機構投資者或許大量拋售比特幣。另一方面,如果美國政府真的作出規管,亦有機會令比特幣的榮景提前結束。
大型對沖基金公司Man Group分析了近400年的金融泡沫破裂事件,包括1634年的「鬱金香狂熱」、1720年的「南海公司泡沫」、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以及近年的比特幣崩盤事件等。結果發現,大部分泡沫破裂僅會出現1次,唯獨是比特幣泡沫卻反覆出現了3次。
Man Group分析師團隊指出,這種彷彿無限再生的泡沫形態在歷史上前所未見,因此對是否繼續把比特幣波動視為「泡沫」抱有懷疑。或許,這只是一個尚未成熟資產探索其定價的歷程,假如有一天比特幣的價值被定下來後,其價格將變得更穩定,屆時有機會成為被認可的資產。惟這一天究竟會否到來,可能要交由時間來證明了。
近400年以來,資產崩盤幅度逾80%的事件,只有鬱金香狂熱、南海公司泡沫、經濟大蕭條,以及最新10年內出現過3次的比特幣泡沫。(圖片來源:Pixabay網站)
區塊鏈數據分析公司Chainalysis估算,2020年全球不法活動使用的加密貨幣總值約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圖片來源:Pixabay網站)
比特幣持有人需利用私密金鑰來證明所有權,並以此使用比特幣。為預防黑客盜竊,私密金鑰應儲存於離線的「實物錢包」。這既可以是一般的USB儲存裝置,也可以是具備保安功能的特製硬件設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另一種較常見的比特幣實物錢包是「紙錢包」,即是把私密金鑰列印於紙張上,然後刪除電腦上的錢包檔案。(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比特幣實物錢包也可以製作成硬幣形態,私密金鑰刻印於硬幣背面的保安全息圖(security hologram)。惟美國監管機構已於2013年要求這類硬幣製造商停止生產,故此這類比特幣錢包現已非常少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