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2015
美國兩棲攻擊艦將變「準航母」部署亞太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水面戰主任稱,本次對兩棲戰艦的現代化改裝主要是升級艦載武器、軟體以及自防禦系統,包括為艦艇安裝最新的宙斯盾作戰系統,安裝改進型新型導彈並升級自防禦系統對抗超聲速目標,然而海軍提升兩棲艦攻擊力的核心在於為其配備F-35聯合攻擊戰鬥機。目前,擁有直通甲板的「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將在5月底開始為期40周的艦載戰鬥機可靠性試驗,為此,美國提供了12種改型的聯合攻擊戰鬥機供其選擇。
兩棲艦的作戰系統
這個事情在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是一個新的概念,說白了就是說,它想在它的兩棲攻擊艦上通過加裝一些宙斯盾系統,一些現代的指揮控制系統讓這個兩棲艦單獨作戰。在過去,兩棲艦它是不能夠單獨作戰的,美國280多艘艦艇,原則上來講它是三種編組方式:一種編組方式它現在有10艘航空母艦,我們經常說航母戰鬥群,它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給它配5到7艘別的艦艇,比方說宙斯盾巡洋艦、驅逐艦、核潛艇,編成一個航母戰鬥群,一艘航母,周圍一幫帶刀護衛,全世界去,這是一種編組形式;第二種編組形式叫做水面戰鬥群,水面戰鬥群是一艘巡洋艦,旁邊配上一些驅逐艦、護衛艦,巡洋艦是旗艦,在過去戰列艦是旗艦,周圍配一些巡洋艦,這種水面戰鬥群也是大呼啦的一幫,好幾艘;第三種就是兩棲攻擊艦,一艘兩棲攻擊艦作為一個核心,周圍給它配一幫護航艦艇,為甚麼要配護航艦艇,因為兩棲攻擊艦它主要就是從海上向陸上輸送登陸兵的,在輸送登陸兵的這個過程當中,它自身就面臨敵人飛機的轟炸,水下潛艇的打擊,水面艦艇導彈的打擊,這些有它那些保鏢巡洋艦、驅逐艦負責。
現在的這個變化,就是原來帶刀護衛甚麼現在你自己把刀帶上,自己保證自己的安全,這從來沒有過,這能實現嗎?過去美國強調我們要捏成一個拳頭重重地打擊對方,都叫集團作戰,比如萊特灣海戰,萊特灣海戰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菲律賓戰役,就在那次萊特灣登陸的時候,光登陸艦船是700艘,運十七八萬人到萊特灣去登陸,這麼多人,跟下餃子似的在海灘上,然後為了保護他們登陸,美軍出動艦隊航母加上護航航母35艘航空母艦,就為了這一次戰役,戰列艦和巡洋艦加起來是37艘。它現在叫分散式殺傷就不編隊了,沒有說作戰編組這個了,就分散出去,原來是一個拳頭打擊敵人,現在是把一個拳頭鬆開,每一個指頭都打擊一個敵人,它現在是這麼一種作戰方案,這樣戰鬥力是減弱了還是增強了,中國有一個詞叫形散神聚,就是你看起來以後它全是一盤散沙,但是它瞬間可以形成拳頭,這個做到以後非常非常難。
所謂的「分佈殺傷力」戰略
今年年初,美國海軍提出計劃,對水面艦隊進行重組和重新裝備,啟用一種名為「分佈殺傷力」的全新戰術,將艦船整編成水面作戰小組,並在更多的平台上增加反艦武器數量,讓艦船做到只要漂在水面上就要戰鬥,使每艘巡洋艦、驅逐艦、兩棲攻擊艦和瀕海戰鬥艦對敵人來說都是「一根刺」,這就是所謂的「分佈殺傷力」戰略。
這個好處的話比方說,一個兩棲打擊群起碼得十來艘艦艇,十來艘艦艇就烏泱泱這麼一大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方陣,這樣的話別人打起來,你比方說一百個人排成一個方陣,幾枚手榴彈就把你炸死不少人,如果這一百多人都分散出去,各自為戰,每個人拿著槍都能打擊敵人,那你一個手榴彈過來以後就打不死多少人,這對美國來講,如果實現了以後,這是一個不得了的事情。
根據我對它的研究,我感覺美國具備這個水準,它在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包括在瀕海戰鬥艦上都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在兩棲艦上它一時半會實現不了,你比方說,有一艘兩棲艦,這個兩棲艦過去是別人四五艘艦艇給它護衛,它自己不用操心敵人的飛機來了怎樣,現在說要把宙斯盾系統給它裝上,把導彈給它裝上,裝上以後別的那些保鏢全撤了,這個不是說你裝上這些東西就能防禦了,你得配人。現在美國的兩棲艦上海軍就管開船不管作戰,船上的登陸兵自己輸送下去是這樣的,那你裝上這套系統,它這個艦上得配好多的管這個雷達的,管作戰指揮的,管發導彈的,那過去歷史上兩棲艦上根本不配備這些人,你加了一幫子這種人,把它變成作戰艦艇了,而兩棲艦它按照設計不是作戰的,它是輸送登陸兵的,那這個兩棲艦它現實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這個思路可以放到巡洋艦、驅逐艦,這是個很好的思路,它的前提必須實現美國整個的資訊化這一套互聯互通交交互操作,無縫連接,橫向一體化這些。
它為甚麼現在想起來搞這套系統,美國所有的事情它是科技創新,技術創新的,當它技術上有這樣一個水準的時候,它就想在作戰上去進行改變,是這麼一個思路。美國從1993年克林頓上來之後,就搞網路化、資訊化、數位地球這一套,從1993年到現在20多年過去了,這二十多年美國的軍隊通過軍事革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艘艦艇它和另外的艦艇、飛機、衛星和自己的基地聯繫都形成了這種網路化一體化,沒甚麼太大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它就想,既然每一艘艦艇相互之間都能夠進行聯絡,幹嘛還要編隊呢?這不是在製造目標讓別人來打嗎?我把它分散開來,你打不著我但是我打得著你,這樣的話就體現了它一個革命化的思想,總體來講是對的,但是我是說用在它的巡洋艦、驅逐艦沒有問題,但是用在兩棲艦,這個操之過急,是有問題的。
美國主要是針對中國,它就感覺進中國不像以前那麼方便了,我們老堵著它不讓它來,它管這個事叫做反介入或者叫區域拒止。2010年它的「華盛頓」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想到黃海和韓國一塊搞軍演,我們中國抗議,從那之後,美國的航空母艦再也沒到中國的黃海、東海、南海西沙群島這一塊。它再抵近偵察我們也往外驅趕,美國說中國這愈來愈強大,我們想到中國周邊去示威去抵近偵察不像以前那麼方便了,派航母晃晃悠悠的目標也太大,也太危險,兩棲艦就四五萬噸也太危險,現在乾脆,我們艦自為戰,大家分散進行,讓你顧東不顧西,顧左不顧右,顧前不顧後,這樣的話,你的力量是對付我這一艘巡洋艦了,那邊說不定我從新加坡瀕海戰鬥艦就抄你後路了,這樣它就實現滲透這樣一種介入的戰略。
配備F-35會從根本上改變兩棲艦的作戰使命
將F-35聯合攻擊戰鬥機放在上面,這是一個大事,這會從根本上改變兩棲艦的作戰使命。以前美國搞了三個級別的,「硫磺島」、「塔拉瓦」、「黃蜂」這樣的兩棲艦,這個兩棲艦最早是18000噸,到了「黃蜂」這個級別就發展到4萬噸,它不就是航母嘛,航空母艦的定義就是有一個直通式的飛行甲板,下邊有飛機的機庫,飛機能夠在這上面起飛和降落,其實就是用航空母艦的方式實現兩棲作戰。
過去的兩棲作戰是甚麼意思,就是說這個兩棲作戰艦艇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直升機、通過坦克裝甲車、通過氣墊登陸艇輸送登陸兵上陸,這不就兩棲了嘛,那麼在我這個兩棲艦向陸上輸送的時候,陸上人家有明堡暗道,有火力點,有機場碼頭有導彈,所以說前面要進行火力準備,火力準備的這些事它不管,那誰去把要登陸的這個登陸場上敵人的那些機場碼頭、港口、碉堡全給它摧毀呢,這就是航空母艦,航空母艦的飛機全給你炸毀了,然後原來的戰列艦406毫米的炮把你的碉堡都給你摧毀了,這叫火力準備,把敵人所有的基礎設施摧毀60%以上,說差不多了,把敵人的火力點都給你摧毀了,這會你去吧,它出現了,它出現在登陸場50海浬以外,直升機起飛了,然後氣墊登陸艇、坦克裝甲車就開始把登陸兵輸送上去了,天空上飛的原來是AV-8B,是攻擊機然後自己給自己低空進行折斷,然後進行攻擊,作戰的直升機掩護,就原來是這種構想。
現在它要在「美國」號上裝F-35,「美國」號是多大呢?5萬噸排水量,法國有一艘航空母艦「戴高樂」號,4萬噸,核動力推進,能載8架陣風戰鬥機、8架別的戰鬥機,還能載兩架預警機, 4萬噸的航空母艦核動力推進就能裝18架飛機,現在這個「美國」號服役後5萬噸,它能裝25架F-35,還能裝20架魚鷹MV-22,還能裝3架MH-53(MH-35 30多噸,跟F-35飛機一樣重),還能裝十幾架直升機,「美國「號航母噸位特別大,但是它不再裝坦克裝甲車了,不再裝氣墊登陸艇了,全是改成飛機,所以將來如果它實現這種裝備之後,F-35就可以自己去掌握制空權、制海權,自己去進行火力準備,這個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造這一艘艦花了25億美元,這個太貴了,所有現代化的東西上面都有,而且是剛服役一年,在這個上面如果再花三四億美元裝一個宙斯盾,它就具備自己的防空能力。因為F-35的作戰半徑大了,F-35裝上以後,我距離你1000多公里我就能打到你而你打不到我,所以說,它這個胳膊長了,先把你的火力點摧毀之後再接近,接近以後使用MV-22魚鷹,和它的直升機然後輸送登陸兵,這個上面能裝1800多個登陸兵,將來如果按照它裝25架F-35,裝20架魚鷹,裝3架MH-53裝10架CSH-60B,按照這麼一個來講的話,它真的可以自己單獨掌握制空權、制海權,可以消滅登陸場的火力點,然後自己還能輸送登陸。
它適合於遠離大陸孤立的島礁,小規模作戰,比方說釣魚島出現問題,南海的某個島礁出現了問題,它一個人就幹了,因為它瞬間就形成了40多架飛機,十幾架直升機馬上就形成這樣的作戰能力,再還有一些導彈,所以這個它比較適合,但是它特別不適合像萊特灣登陸那樣的,對一個大的島嶼,對敵人的本土這種大型的登陸,仍然不行。
Source: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張召忠博客。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