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2014
香港1月賞紅葉
「秋山紅葉」景色在香港很難看到,要賞紅葉,還是在每年最冷的 1 月份來得實際。本地縱然難有紅楓欣賞,然而楓香、烏桕、野漆與槭樹的紅葉子,組成多種層次的色彩樂章熱鬧了冬日的山嶺。
楓香與雞爪槭爭艷
先說廣植於本地公園及長遍郊野林區與水塘區周圍的楓香樹,是本地常見的落葉喬木,屬金縷梅科(現編入虎耳草目楓香科楓香屬)的植物,因為葉形有點像楓樹,樹脂又具有香味,所以稱為楓香。楓香的葉子互生,掌狀 3-5 裂。深秋時份開始,隨着氣溫下降,葉子逐漸變黃,由黃變淡紅、褐紅,生長在寒風颯颯的郊野地區,可以整株樹的葉子都變得殷紅,煞是美艷。大家在冬日行山,若置身於楓香林中,只需抬頭即可仰望到由茂密葉蔭構成斑斕色彩,加上香風隨來,頓時賞心悅目。本地植株較多的地方有大潭篤水塘、大埔滘自然保護區、西貢的大灘、烏蛟騰、犁頭石、動植物公園等。
香港動植物公園的楓香徑色彩愈來愈燦爛了。攝於 2013 年 12 月 29 日。
楓香:春天開花時。
當然,與楓香形態類近還有雞爪槭(又名雞爪楓,楓樹一種),是槭樹科槭樹屬的落葉小喬木,樹冠傘形,姿態雅麗。葉對生,掌狀 7-9 裂,基部截形成心臟形。裂片先端尾狀,邊緣有不整齊銳齒。不過,此品種在野外少見,而多由公園培植。大概本港氣溫太暖,難在冬天賞到它茂密的紅葉,反而在春天抽芽時,看到枝條上密麻麻的嫩紅葉子。筆者曾在雲南大理的秋日賞到火紅璀璨的雞爪槭葉叢在陽光下發亮,教人心花怒放。
本地公園的雞爪槭春天吐出嫩紅的葉片。
雞爪槭:葉子變得火紅。
兩樹葉形易混淆
在香港,楓香與楓樹是普遍被混淆的兩種植物,認為楓香就是楓樹,皆因二者的葉形相似,而葉子在秋冬又會變紅而造成的誤解。其實它們是不同科的品種,楓樹是泛指各種槭樹,屬槭樹科;而楓香則原是金縷梅科植物,現在更獨立成楓香科楓香屬的植物。
三角槭:楓樹一種,翅果長成(上)及三角槭翅果成熟後(下)。
山嶺烏桕分外艷
接着要提到烏桕與山烏桕了,它們同是大戟科烏桕屬的品種,這是廣布於本港山林郊野、有紅葉可賞的植物。烏桕原產中國,落葉喬木,高可達 15 米,樹幹具乳狀汁,樹皮灰黑色,有縱裂;枝廣展;葉互生,呈菱形或菱狀卵形,頂部具尖頭,十分容易辨認。秋冬季時會轉為紅、橙、紫、褐等顏色,甚至有可能一葉數色。花單性,聚集成頂生總狀花序。果實綠色,梨狀球形,成熟時黑色,並裂開為 3 瓣。我國將烏桕視為經濟作物而栽植已有千年歷史,主要因其種子外部含蠟,可製蠟燭。種子本身含油,作肥皂原料。而葉部亦可有藥用價值,民間有治蛇毒、消腹水的傳說。烏桕也可用作製造生質柴油,其所能產生的植物油量全球排行第三。
本地原生的山烏桕長出花序。
至於山烏桕又名野烏桕、山柳烏桕。熱帶、亞熱帶夏季野生蜜源植物。小喬木或灌木,小枝灰褐色,含有毒乳液。單葉互生,紙質、全緣,橢圓狀卵形,新葉及將脫落的葉都會是紅色,十分可愛。花序頂生,花單性,成小聚傘花序。種子球形,外被蠟層。
12月底本地青山頂上的烏桕紅了。
本港要賞大片的烏桕紅葉,恐怕要遠離市區了。有行友透露,某年到新界東北區的荔枝窩村,目睹廢田上遍生烏桕樹,時值秋盡冬來,遠觀黃、橙、紅 3 種色彩斑斕錯落在樹叢間,走近猶如置身桃源之境,大家興奮之餘,大小相機拍個不停。此外,在濕地公園與昂平纜車站廣場亦有栽種較多烏桕,料冬日一定變得色彩繽紛。
野漆紅葉易發現
野漆紅葉耀眼在萬綠叢中。
野漆同時在春末吐綠與開花。
冬季行山無論到了哪個山頭,最容易察覺到就是原生本地的野漆樹葉子紅得發亮,偶然會欣賞到整株樹葉子通紅的難得景象。野漆又稱木蠟樹,是漆樹科漆樹屬落葉小喬木,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常集生小枝頂端。漆樹枝幹受傷會流出白色樹脂,再凝固變黑成為漆液。樹皮可採漆料,果皮所含的脂肪可成木蠟製蠟燭。不過,漆樹汁液會刺激皮膚,切勿因興之所至而徒手觸摸。
葉紅如塗「太陽油」
綠葉為甚麼會在秋冬變黃或變紅?這是個常聽到的提問,據專家說,葉子的綠色源自葉肉細胞內葉綠體的葉綠素,但除此色素之外,葉綠體內尚有其他輔助色素,如黃色的葉黃素和類胡蘿蔔素等。平時這些輔助色素與葉綠素混合在一起,因而被人忽略。輔助色素的功能是協助葉綠素吸收光能以進行光合作用,它們會將接收到的能量傳遞至葉綠素,以擴大葉綠素吸收陽光的能力。當葉子枯萎時,由於葉綠素逐漸瓦解,平時隱藏着的輔助色素,此刻就顯露出來,葉子因而變黃。
至於葉子變紅則另有原因,因紅色來自另一種色素:花青素,強光加上低溫會促進花青素的合成,令葉片格外鮮紅。花青素能吸收部分光綫,又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它可以用來保護葉肉細胞免受強烈光綫及自由基所破壞,故此花青素可以說是植物的太陽油。
(記者:黃潔玲)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