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2021
維園為何叫維園? 回顧開幕66周年
在香港人心中,維多利亞公園(簡稱維園)是平日跑步、休憩、親子同樂的好去處,也是舉行大型節慶活動的場所,農曆年行年宵花市迎新年、中秋節賞花燈,還有花展、工展會,以及港人舉行集會的一個地方。維園成為市民生活日常一部分。
維多利亞園前身是避風塘。1951年港英政府在銅鑼灣填海造地,一半填海地興建了皇仁書院和中央圖書館,一半開闢成為了維園。1955年5月7日維園局部開放,1957年全面啟用。
以維多利亞銅像命名
為什麼會叫維多利亞公園﹖跟公園正門的維多利亞女王銅像有關。這個銅像是紀念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於1897年登基60周年而鑄造,原本擺放在中環皇后像廣場。香港日治時期,銅像被運往日本準備熔化前,日本宣布投降。之後銅像歸還香港,被安放在當時新建成的公園,並將公園命名「維多利亞公園」。
這座維多利亞女王銅像安放在維園正門,是為了紀念英國女皇於1897年登基60周年而鑄造。(網上圖片)
1950、60年代,香港缺乏公共休憩場所,市民沒有餘暇消遣的地方。維園面積約19萬平方米,園內有泳池、緩跑徑、足球場、籃球場及兒童遊樂場等設施,又種滿各種樹木和花卉,加上交通便利,很快成為不少一家大小平日或假日遊玩的首選地點。
全港最大年宵市場
1960年起,維園成為農曆年的年宵市場之一,模式是全港最大。那時,香港經濟正值起飛階段,但娛樂活動並不多,去維園逛花市、行年宵便成為港人「去舊迎新」的好節目。
吃過除夕年夜飯,全家出動去維園辦年貨、買年花,在鮮花檔挑選到心水賀年花,再跟檔主講價討兆頭,是不少人每年逛年宵花市的目標。單身男女一心買桃花想覓好姻緣,也有三五成群的年輕人趁熱鬧逛遊。以前的年宵市場,以賣花為主,賣乾貨的攤檔不多。後來,年宵市場成為不少年輕人和中學生們「小試牛刀」搞生意的試驗場,貨品亦很多元化,不再限於傳統年貨,也有緊貼潮流的玩物產品。
維園自60年代成為年宵市場之一,也是全港最大規模的年宵市場,因此吸引了大批市民跨區來遊逛。圖片攝於1977年,當時維園年宵市場以賣年花為主。(圖片由作者提供)
踏入大年初一,維園年宵市場是愈夜愈熱鬧,人潮不斷湧入場內,大家都不介意逼得水洩不通,只想感受場內熱鬧新年氣氛,在熙來攘往的年宵市場內一起迎接新歲降臨。
即使時代變遷,港人的娛樂活動不斷多元化,但並沒有忘記維園。每天早上,維園內人們跑步、耍太極、游水和做晨操,到了晚上,足球場和籃球場上都是球友,旁邊的緩跑徑上走着做晚課的跑者,各適其適。66年來,維園為香港人提供了形形式式的娛樂,陪伴幾代人在歡笑中度過。
有興趣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閱讀更多中國故事,可瀏覽網址:www.ourchinastory.com。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