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6/2018
自資課程 汰劣存優
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現正就自資專上教育的課程、學額,以及院校等,諮詢公眾意見,而小組的諮詢文件則建議政府制定政策,評審營辦教育機構的價值。副學位教育一直頗具爭議性,尤其是自資院校及其課程的收生情況和師資便更引人關注,現在確是檢視其價值的適當時機。
無論學士學位或副學位(包括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今次諮詢焦點應在於「自資」,即非由政府資助的課程。其實,無論是課程或院校,在市場原則下,優勝劣汰是「自資」的必然結果,即使「叫好」,若不「叫座」,最終也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事實上,香港適齡中學生人數正逐年遞減,在沙士效應下,相信2021/22學年的中六畢業生人數最少,而2022/23學年學士學位及副學位的學額則比應屆中學畢業生人數多逾萬個,學額供過於求,屆時是否還需要像今天般這麼多院校及課程,答案明顯不過。
其實,毋須4年之後,今時個別自資院校的收生門庭冷落,已可見端倪︰有院校首年級學額預期100個,實際收生21人;銜接學位預期80個,最後無人報讀!以存優劣汰的市場定律,這所自資院校早應關門大吉,自資即是自負盈虧,受學生、家長歡迎的課程或院校,自然就可繼續生存,還有甚麼空間可以討價還價的?
今時自資學士學位,包括由樹仁大學、珠海、恒管、東華、能仁、宏恩等10多間院校開辦的課程,加上經評審的自資副學位課程,多逾150個,其中不乏收生不足的課程,那些課程內容是否切合學生(最重要還是社會)的需要,專責小組必須趁此諮詢的機會,積極審視。
不過,無論是資助或自資,副學位課程(sub-degree)對學生升學無疑有其積極意義︰約8成副學士畢業生可直接銜接學士課程,即使可能是遲來的覺醒,利用這個「二次機會」,也讓他們可繼續升學,但餘下約2成的副學士畢業生又可如何?要僱主對待副學士與學士的畢業生一視同仁,明顯不切職場實際。同樣,高級文憑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因此,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的課程內容,都應有更清晰的定位,例如副學士生能力須傾向本科銜接,而高級文憑生則傾向就業或取得相關專業資格的能力等,總之,課程要各有不同的取向。
「寧為雞口,莫為牛後」,副學位課程其實為年輕人提供機會,成為第二梯隊的精英;而且在創科大潮下,機會處處,更容許年輕人不必「自資」,為一些課程花錢花時間,欠下一身「學債」,卻取得一些社會並不太認可的學歷或資格。
轉載自: 晴報
【立即投票】今個農曆新年你會如何度過?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