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018
跨區津貼助就業
政府決定透過關愛基金,為財政預算案「補漏拾遺」。針對「關愛共享」措施未能涵蓋的低收入人士,制定一些「關愛共享」項目,讓他們受惠。除了安老復康、扶幼助弱之外,政府若可積極考慮為偏遠地區居民提供交通津貼,給予他們流動的機會,意義將更大。
預算案在「關愛共享」及「共享成果」兩大範疇上,對老弱傷殘已有不少照顧,而且更擬重新界定「N無」人士,包括支援基層婦女等。其實,無論「N無」定義如何擴大,總有個別人士因不符合資格而未能受惠,可能又引來「厚此薄彼」的批評。最重要的是,這些「關愛共享」項目似乎仍是對個別人士無償的「派錢」措施,假如有鼓勵就業,強調自力更生的效用便更理想。
今時不少打工仔都要長途跋涉地跨區上班,這種工作與居住地區錯配的情況,以新界北區及西北區的居民尤為普遍。因此,在政府財政充裕的條件,政府應加強跨區交通津貼。
對基層市民及年輕一代,居所在較偏遠的地區無疑會阻礙他們向上流動的發展。無形的社會流動(向上)與有形的跨區流動大有關係,由於各區工種、工資等都有差異,交通開支的確會窒礙基層打工仔的發展,最低限度,他們在工種上的選擇會較少,賺更多收入的機會也會相應少了,相信大家不會認為,中環和天水圍的工種選擇及工資都會相若吧?
可能有人會認為水漲船高,交通津貼或會令公共交通企業加票價或令個別企業受惠,這似乎難以避免,但若由政府是最大股東的港鐵帶頭鼓勵又如何?此外,有人或會認為,多了勞動人口供應,交通企業便不傾向加薪,無形中待薄了員工,這似乎也難免,不過,若以整體效益衡量,例如帶動個別區內工種的工資上升、增加社區勞工的流動能力等,「關愛共享」項目增交通津貼,實在值得考慮。
事實上,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也曾就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發放額外津貼,假如擴闊以上津貼對象,甚至擴大支援,延展至個別社區的普通居民,便能為有需要的打工仔減壓兼打氣。
這項「關愛共享」交通津貼,筆者不建議一筆過付予,而是透過電子支付系統,無論是手機或八達通,僅在超過某指定金額車費的跨區行程上可獲減免。至於獲津貼的車費如何釐定、「跨區」的定義為何,甚至津貼是否或會遭到個別人士濫用等,都要從長計議。總之,我們希望這類交通津貼能有鼓勵跨區就業的作用,並強調自力更生的社會價值,如此「派錢」,才較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