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2018
福利主義 長貧難顧
有政黨日前發起遊行,要求政府直接向市民派錢,為回應這類「民意」,政府將透過關愛基金,「補漏拾遺」,擴大受惠對象範圍。這類「人人派錢,雨露均霑」的做法其實政治意味大於一切,也十分短視,而且顯示著社會部分人對政府的不滿和不信任。
政府派錢比不派錢容易。以今時社會氣氛,向市民直接派錢,真是乾手淨腳;若不派錢,捨易取難,就更需要勇氣和魄力,事實上已有人批評個別措施「好心做壞事」。
政黨要求派錢,與其自詡是為民請命,不如叫做為「選票」請命。若沒有「311」補選,個別政黨也不會如此民「緒」,遊行的「民情」也不會如此洶湧。民主黨已表明,政府若不聽從這類「民意」,他們便不會投票支持預算案。
主張「派錢」的人普遍認為,今時政府「派糖」不夠「公道」,但何謂「公道」(公平)?每個人卻理解不同︰人人收幾千元現金,還是把每個人的幾千元集腋成裘,幫助社會上最有需要的人?這是今時主張「派錢」的人,跟政府理財哲學相矛盾的地方。當然,主張「不派錢」也要有個前設,就是政府要有智慧和能力,善用這筆額外的盈餘。有人指政府不能把盈餘變成經常開支,例如注入醫療衞生服務上去,但即使入庫房,相信也可以預留更多資源予任何一個範疇吧?因此,若相信盈餘可幫助有需要的人,就會有「針對性」,即是不可以「雨露均霑」,而永不會達至有些人心中「公道」的標準。
今時政府傾向重新界定「N無」,初步要找出在預算案中未曾惠及的階層、身份或崗位,例如家庭主婦,進行補漏拾遺。
其實,即使這樣做,相信亦會掛萬漏一,招來更多批評,影響管治威信,何況人人要照顧,事事要照顧,到頭來,香港可能還是要走「大福利主義」的路,作繭自綁。
「袋住6千,瞓住醫院冷巷先」是市民到公院求診的噩夢。當然即使政府不派錢,也未必可改變以上情況,但最少會有個希望。
有些人會需要其他人告訴自己「原來」欠這欠那,才會走出來示威。若初生BB也有選票,可能也會被人鼓動,出來爭取較大、較舒適的產科病床,又或抗議政府不給他們最好的照顧和營養產品!
政府有盈餘,未必要「派錢」才是較「公平」的做法,建醫院、起公營房屋等,都是民生所需,可惜有人是以「攞著數」的心態︰自己有樓住,有醫療保險便覺得沒有受惠,反而沒有體恤劏房戶或無屋住的人他們的苦況。歐美國家有財政危機,都因政客為其選票,要求政府派錢而起。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